蹺蹊的意思

注音 ㄑ一ㄠ ㄑ一

拼音 qiāo qī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亦作“蹻蹊”。亦作“蹺奇”。亦作“蹺欹”。

⒉  奇怪;可疑。

⒊  詭譎。

⒋  離奇。

國語辭典修訂本

蹺蹊「ㄑ一ㄠ ㄑ一」

⒈  奇怪,違背常情。也作「蹺敧」、「蹊蹺」。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小娘子與那後生看見趕得蹺蹊,都立住了腳。」
《水滸傳·第一四回》:「我們見他偌大一條大漢,在廟裡睡得蹺蹊,亦且面生,又不認得,因此設疑,捉了他來這裡。」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蹺奇”。亦作“蹺欹”。亦作“蹻蹊”。

⒉  奇怪;可疑。

《朱子語類》卷二九:“如一件事物相似,自恁地平平正正,更著不得些子蹺欹。”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小娘子與那後生看見趕得蹺蹊,都立住了腳。”
明 湯顯祖 《邯鄲記·外補》:“稟老爺,蹻蹊了,原來老爺朦朧取旨,馳驛而回,被 宇文老爺 看破了奏上,聖旨寬恩免究。”
《歧路燈》第六回:“孝移 見話頭蹺奇,茫然不知所以。”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十章:“如今,沒有地主迫租追債,自盡了,定有蹺蹊。”

⒊  詭譎。

《朱子語類》卷六十:“如 齊桓 尚自白直,恁地假將去。至 晉文公 做了千般蹺蹊。所以夫子有‘正、譎’之論。”

⒋  離奇。

宋 陳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書》:“曹孟德 本領一有蹺欹,便把捉天地不定,成敗相尋,更無著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