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的意思

注音 ㄇ一ˊ ˙ㄏㄨ

拼音 mí hu

詞性 動詞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思想的混亂、變化不定或模糊的狀態。

至於下一步要做什麼我完全迷糊了。

confused; dazed; muddled;

相似詞

含糊 糊塗 模糊 含混

相反詞

準確 明確 清醒


英文 muddle-headed, dazed, only half conscious

德語 den Blick trüben, konfus, verwirrt, verschwommen (V)​

法語 embrouillement

國語辭典簡編本

迷糊「ㄇㄧˊ ㄏㄨˊ」

心神恍惚、不夠警醒。

造句這個人很迷糊,經常丟三落四的。

國語辭典修訂本

迷糊「ㄇ一ˊ ˙ㄏㄨ」

⒈  模糊不清。

《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我著俺小槿子送你去,看你迷糊了。」

模糊 含糊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迷胡”。

⒉  模糊不清。特指神智或眼睛模糊不清。

老舍 《二馬》第三段十:“腦子又像清楚、又像迷糊的,想起許多事兒來。”
田野 《火燒島》:“那些奄奄一息的患者,躺在血汙和灑著石灰的鋪板上,迷糊而又清醒地等待著最後的呼吸。”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她喝了燙滾的燒酒,更迷胡了。”

⒊  迷惑,使迷糊。

吳運鐸 《把一切獻給黨·勞動的開端》:“窯主害怕工人不下窯,在洞口擺了個泥菩薩,掛上一塊寫著‘確保平安’的木牌,天天燒香上供,迷糊工人。”
段荃法 《“狀元”搬家》:“我見她對我笑,心裡更惱火。心想:‘你別拿笑迷糊我,我什麼都知道。’”
巴金 《家》三六:“淚水又迷糊了他的眼睛。”
聶紺弩 《在汽車上》:“它擋住我們,而且捲起塵土來迷糊我們車上的玻璃。”

⒋  小睡;瞌睡。

夏仁虎 《舊京瑣記·語言》:“半眠曰‘迷胡’。”
費禮文 《黃浦江的浪潮》:“他老伴在床上迷糊了一陣。”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一章:“郭祥 揉揉眼,坐起來,故意打了個哈欠,說:‘剛才?我迷糊了一會兒,什麼也沒有看哪!’”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十一章:“頭剛捱了枕頭,他漸漸就迷胡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