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事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ㄥ ㄕˋ

拼音 tōng shì

基本釋義

⒈  舊指翻譯人員。

interpreter;

國語辭典簡編本

通事「ㄊㄨㄥ ㄕˋ」

清朝治臺時期,稱負責地方官府與原住民間溝通訊息的官員。

造句吳鳳在清乾隆間,擔任通事

國語辭典修訂本

通事「ㄊㄨㄥ ㄕˋ」

⒈  朝覲聘問的外交事務。

《周禮·秋官·掌交》:「掌邦國之通事,而結其交好。」

⒉  替人傳達請謁的事。

⒊  處理事務。

南朝梁·武帝〈贈諡裴子野詔〉:「文史足用,廉白自居,劬勞通事,多歷年所。」

⒋  翻譯外國語言的人員或官吏。

《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通事翻給奧斯哥等三人聽了,三人連連點首。」

引證解釋

⒈  交際往來之事。

《周禮·秋官·掌交》:“掌邦國之通事而結其交好。”
鄭玄 注:“通事,謂朝覲聘問也。”

⒉  通報傳達。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靖郭君 欲城 薛,而客多以諫,君告謁者,無為客通事。”

⒊  官名。掌管呈遞奏章、傳達皇帝旨意等事。

《南史·恩倖傳序》:“於時舍人之任,位居九品, 江 左置通事郎,管司詔誥,其後郎還為侍郎,而舍人亦稱通事。”
《元史·百官志五》:“譯史、通事、知印各二人。”

⒋  舊指翻譯人員。

《新五代史·晉出帝紀》:“甲辰, 契丹 使通事來。”
《官場現形記》第五二回:“那個買礦的洋人又來了,後頭還跟著一個通事。”
清 祁兆熙 《出洋見聞瑣述》:“公餘之暇,再學英文三年之久,能將關單自譯,無用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