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所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ㄛˋ ㄙㄨㄛˇ

拼音 guò suǒ

基本釋義

⒈  古代過關津時所用的憑證,猶近代的通行證。

國語辭典修訂本

過所「ㄍㄨㄛˋ ㄙㄨㄛˇ」

⒈  古代度關所用的憑照。

《唐律·卷八·衛禁》:「諸不應度關,而給過所,若冒名請過所而度者,各徒一年。」

引證解釋

⒈  古代過關津時所用的憑證,猶近代的通行證。

《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者,則以節傳出之” 漢 鄭玄 注:“傳,如今移過所文書。”
《新唐書·百官志四下》:“戶曹司戶參軍事,掌戶籍、計帳、道路、過所。”
《資治通鑑·後漢隱帝乾祐二年》:“邠(楊邠 )又奏:‘行道往來者,皆給過所。’”
胡三省 注:“盛 唐 之制,天下關二十六,度關者從司門郎中給過所,猶 漢 時度關用傳也。 宋白 曰:古書之帛謂繻,刻本為契,二物通謂過所也。”
明 楊慎 《丹鉛續錄·過所》:“過所者,今之行路文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