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監的意思

注音 ㄉㄡ ㄐ一ㄢ

拼音 dōu jiān

基本釋義

⒈  官名。三國時稱內侍官。

⒉  官名。唐中葉後常以太監為監軍,亦稱都監。

⒊  官名。宋於諸路、州、府,皆置兵馬都監,省稱“都監”。

⒋  宋代道教職稱名。

引證解釋

⒈  官名。 三國 時稱內侍官。

《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又以黃門 張當 為都監,專共交關,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⒉  官名。 唐 中葉後常以太監為監軍,亦稱都監。

《新唐書·白居易傳》:“唐 家制度,每征伐,專委將帥,責成功,比年始以中人為都監。”

⒊  官名。 宋 於諸路、州、府,皆置兵馬都監,省稱“都監”。

《文獻通考·職官十三》:“宋 朝兵馬都監有路,分掌本路禁、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州都監則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駐、兵甲、訓練、差使之事,兼在城廵檢。”
《水滸傳》第十二回:“正將臺上立著兩箇都監:一箇喚做 李天王 李成,一箇喚做 聞大刀 聞達。”

⒋  宋 代道教職稱名。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都監》:“太平興國 中,增置副道録,都監,首座,通舊為八員,已上總知教門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