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的意思

注音 ㄔㄨㄥˊ 一ㄤˊ

拼音 chóng yá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澤東《採桑子·重陽》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國語辭典簡編本

重陽「ㄔㄨㄥˊ ㄧㄤˊ」

九為陽數,俗稱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當此節日有相偕登高、飲菊花酒、戴茱萸以避厄等習俗。

造句九九重陽重陽佳節 △重九

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陽「ㄔㄨㄥˊ 一ㄤˊ」

⒈  農曆九月九日。參見「重陽節」條。

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詞:「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引證解釋

⒈  指天。

《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洪興祖 補註:“積陽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漢 張衡 《西京賦》:“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陽之清瀓。”
《後漢書·馬融傳》:“超荒忽,出重陽。”
李賢 注:“重陽,天也。”

⒉  古代中醫謂周身發熱,脈象旺盛。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周身熱,脈盛者,為重陽。”

⒊  節日名。古以九為陽數之極。九月九日故稱“重九”或“重陽”。 魏 晉 後,習俗於此日登高遊宴。參見“重九”。

南朝 樑 庾肩吾 《九日侍宴樂遊苑應令詩》:“獻壽重陽節,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詩之一:“重陽獨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張孝祥 《柳梢青·餞別蔣德施粟子求諸公》詞:“重陽時節。滿城風雨,更催行色。”
清 陳維崧 《醉花陰·重陽和漱玉韻》詞:“今夜是重陽,不捲珍珠,陣陣西風透。”
楊朔 《鐵騎兵》:“一過 雁門關,氣候顯然不同了,重陽前後,天就飄起大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