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ㄧㄝˇ

拼音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野「ㄧㄝˇ」

1.郊外。

造句外、

2.廣平的地方。

造句、田

3.生而未經人工栽培或馴養的。

造句菜、獸、

4.非正式的。

造句錄、乘、

5.粗鄙無禮、放縱不馴。

造句、撒

6.民間。

造句、朝

7.界限、地域。

造句、視、外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ㄧㄝˇ

拼音


[名]
1.郊外。《書經.武成》:「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2.廣平的地方。《呂氏春秋.季秋紀.審己》:「稼生於野而藏於倉,稼非有欲也。」《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

3.界限、地域。如:「分野」、「視野」。《淮南子.原道》:「上游於霄雿之野,下出於無垠之門。」

4.民間。《書經.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故君臣協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
[形]
1.質樸。《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唐.柳宗元〈柳宗直西漢文類序〉:「首紀殷周之前,其文簡而野。」

2.粗鄙無禮、放縱不馴。如:「粗野」、「撒野」。《左傳.宣公四年》:「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禮記.仲尼燕居》:「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

3.野生而未經人工栽培或馴養的。如:「野菜」、「野菊」、「野牛」、「野馬」。

4.非正式的。如:「野錄」、「野乘」、「野史」。
[副]
非常、很。如:「朔風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