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ㄥˊ ㄐ一ㄥˋ

拼音 tóng jìng

基本釋義

⒈  古代銅製的照面用具。一般作圓形,照面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常鑄花紋。歷代曾有各種形狀和圖案的銅鏡。清代以後逐漸為玻璃鏡所代替。

bronze mirror;

國語辭典簡編本

銅鏡「ㄊㄨㄥˊ ㄐㄧㄥˋ」

銅製的鏡子。通常為圓形。照面磨光,而背面則雕鑄人物、禽獸等花紋,並在中央置一鈕孔,用來繫繩垂掛或固定於鏡臺上。明、清以後逐漸被玻璃鏡取代。

造句這面銅鏡是明代的古董,價值不菲。

國語辭典修訂本

銅鏡「ㄊㄨㄥˊ ㄐ一ㄥˋ」

⒈  銅製的鏡子。通常為圓形。照面磨光,而背面則雕鑄人物、禽獸等花紋,並在中央置一鈕孔,用以繫繩垂掛或固定於鏡臺上。明、清以後逐漸被玻璃鏡取代。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銅竟”。古代照面的用具。銅製,一般作圓形,照面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常鑄花紋。我國從青銅時代初期出現銅鏡,歷經 商、周、秦、漢,直至 明 清,長期流行,至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鏡後,才被取代。

《後漢書·西羌傳》:“或負板案以為楯,或執銅鏡以象兵。”
晉 陸機 《與弟雲書》:“仁壽殿 前有大方銅鏡,高五尺餘,廣三尺二寸。”
章炳麟 《東夷》詩之六:“要間鹿盧劍,銅鏡能辟邪。”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呂超墓誌銘>跋》:“與石同出壠中者,尚有瓦罌銅竟各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