雝雝的意思

注音 ㄩㄥ ㄩㄥ

拼音 yōng yōng

基本釋義

⒈  鳥和鳴聲。

⒉  和樂貌;和洽貌。

國語辭典修訂本

雝雝「ㄩㄥ ㄩㄥ」

⒈  和諧的樣子。也作「雍雍」。

《詩經·大雅·思齊》:「雝雝在宮,肅肅在朝。」

引證解釋

⒈  鳥和鳴聲。參見“雍雍”。

《詩·邶風·匏有苦葉》:“雝雝鳴鴈,旭日始旦。”
毛 傳:“雝雝,鴈聲和也。”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二:“聽雝雝之下集,觀肅肅以高飛。”
明 李東陽 《畫禽》詩:“雝雝在何樹,此鳥眾所悅。”
清 方文 《送姜如龍明府擢儀部》詩:“側耳聲雝雝,高鳴梧桐岡。”

⒉  和樂貌;和洽貌。參見“雍雍”。

《詩·周頌·雝》:“有來雝雝,至止肅肅。”
鄭玄 箋:“雝雝,和也。”
《漢書·揚雄傳上》:“隃於穆之緝熙兮,過《清廟》之雝雝。”
顏師古 注:“《周頌·清廟》之詩云‘於穆清廟,肅穆顯相’……言 漢 德之盛,皆過之也。”
宋 葉適 《祭內子令人文》:“私願既然,使有中壽,侃侃雝雝,家道可久。”
清 錢謙益 《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蕭公神道碑》:“王多吉士,翽翽雝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