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馬的意思

注音 ㄢ ㄇㄚˇ

拼音 ān mǎ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泛指馬和馬具。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詩》

horse and harness;

⒉  指人騎的馬。

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司馬光《資治通鑑》

horse;

⒊  騎馬的人。

門前冷落鞍馬稀。——白居易《琵琶行》

horseman;

⒋  一種體育器材,形狀略像馬,背部有兩個半圓環,可以調整高度,用來做體操。

side horse; saddle and horse;

國語辭典簡編本

鞍馬「ㄢ ㄇㄚˇ」

1.一種體操運動。為男子體操項目。選手以手臂支撐其身體,在鞍馬的鞍頭上以雙腿繞鞍馬的表面、側面作連續不斷的兩腿迴旋、正反交叉、擺動等體操動作。裁判依其動作的難度及組合的合適度評分,滿分為10分。 ◎

2.一種體操器械。形似馬,背部有兩個半圓環。馬身長1.6公尺,寬35至36公分,離地約127公分高。兩把手內側距離為41至44公分。

國語辭典修訂本

鞍馬「ㄢ ㄇㄚˇ」

⒈  鞍和馬,借指騎馬或戰鬥的生活。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赫然發憤,遂躬戎服,親御鞍馬,從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馳射上林。」

⒉  一種體操器械,形似馬,背部有兩個半圓環,選手以手臂支撐身體,在鞍馬上做腿的擺動、迴旋、交叉等體操動作。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鞌馬”。

⒉  馬和鞍子。

《史記·田叔列傳褚少孫論》:“其後有詔募擇 衛將軍 舍人以為郎,將軍取捨人中富給者,令具鞌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
古樂府《木蘭詩》:“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唐 殷堯藩 《上巳日贈都上人》詩:“鞍馬皆爭麗,笙歌盡鬭奢。”
《水滸傳》第五十回:“前日又受他鞍馬羊酒,採段金銀,你如何賴得過?”

⒊  指騎馬。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四:“假乘 汧 渭 間,鞍馬去行遊。”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掾曹乘逸興,鞍馬得荒林。”
《水滸傳》第五二回:“大官人鞍馬風塵不易,初到此間,且省煩惱。”

⒋  借指戰鬥生涯。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天下文士遭罹兵戰, 曹 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李生孝友》:“盥櫛於鞍馬之間,炊紉於鋒鏑之下。”

⒌  古代酒令名。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開州韋大員外庾三十二補闕杜十四拾遺李二十助教員外竇七校書》:“鞍馬呼教住,骰盤喝遣輸。長驅波卷白,連擲採成盧。”
原注:“骰盤、卷白波、莫走、鞍馬,皆當時酒令。”

⒍  體操器械的一種,有點像馬的形狀。背部有兩個環,是木馬的一種。

⒎  競技體操專案之一,運動員在鞍馬上,手握雙環或撐著馬背做各種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