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帶的意思

注音 ㄉ一ㄥˇ ㄉㄞˋ

拼音 dǐng dài

基本釋義

⒈  清代用以區別官員等級的冠飾。也稱“頂戴”。通常皇帝可賞給無官的人某品頂帶,亦可對次一等的官賞加較高階的頂帶。前代有功或殉職,子孫可廕襲。到後期可以花錢捐購。

引證解釋

⒈  清 代用以區別官員等級的冠飾。也稱“頂戴”。通常皇帝可賞給無官的人某品頂帶,亦可對次一等的官賞加較高階的頂帶。前代有功或殉職,子孫可廕襲。到後期可以花錢捐購。參見“頂子”、“頂戴”。

清 梅曾亮 《總兵劉公清家傳》:“至是遂授 雲南 布政使,旋以二品頂帶留 山東 鹽運使任。”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汶上 老人 白英,前代之有功 黃河 者也,立祠 戴村,子孫廕襲頂帶。”
《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這個翰林祇能算做頂帶榮身,不能按資升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