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的意思

注音 ㄉㄨㄣˋ ㄨˋ

拼音 dùn wù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猛然醒悟。

insight;

⒉  通過體現佛教禪宗精神目的的直覺領會而獲得的突然的領悟和一種意識狀態。

satori;

國語辭典簡編本

頓悟「ㄉㄨㄣˋ ㄨˋ」

1.突然了解、領悟。

造句一場大病讓他頓悟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

2.佛教用語。指在一時間證得真理或證悟一切現象都沒有真實的生滅變化。

造句禪宗的頓悟是在一念之間,擺下萬緣,心無執著,既無可求,也無可捨。

國語辭典修訂本

頓悟「ㄉㄨㄣˋ ㄨˋ」

⒈  佛教用語:(1)​ 謂在一時間證得真理。(2)​證悟一切現象都無真實的生滅變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南朝梁·劉孝標·注:「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於七住。」

《五燈會元·卷四·薦福弘辯禪師》:「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器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

漸悟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謂不假時間和階次,直接悟入真理。 晉 宋 間已有 道生 立頓悟義,後為“直指人心,頓悟成佛”之旨,禪宗南宗更主其說。與“漸悟”、“漸修”相對。參見“頓漸”、“漸悟”。

《宋書·夷蠻傳·天竺迦黎國》:“宋 世名僧有 道生 ……幼而聰悟,年十五,便能講經。及長有異解,立頓悟義,時人推服之。”
《壇經·般若品》:“我於 忍和尚 處,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是故將此教法,流行後代,令學道者頓悟菩提,令自本性頓悟。”
唐 元稹 《夢遊春》詩:“結念心所期,返如禪頓悟。”
明 陳士元 《<象教皮編>序》:“儒家立訓平易,而持行難於有終;不若佛之旨趣元微,而頓悟得於頃刻。”

⒉  謂頓然領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二:“﹝ 黃山谷 ﹞ 紹聖 中,謫居 涪陵,始見《懷素自敘》於 石揚休 家。因借之以歸,摹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初學蹊徑·悟入》:“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間耳。如 張長史 見 公孫大娘 舞劍,頓悟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