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子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ㄤ ㄈㄨˋ ㄗˇ

拼音 xiāng fù zǐ

基本釋義

⒈  又稱“莎草”。單子葉植物,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地下塊莖紡錘形。莖稈直立,三稜形。葉基生,常裂成纖維狀。夏季開花。廣佈於全世界,為不易清除的雜草。塊莖可入藥,能疏肝、止痛、調經;也可釀酒或作飼料。

引證解釋

⒈  莎草的塊根。中醫入藥,有健胃、鎮痛和調經的功效。參見“香莎”。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莎草香附子》:“《別録》止雲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後世皆用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也……其根相附連續而生,可以合香,故謂之香附子。上古謂之雀頭香。按《江表傳》, 魏文帝 遣使於 吳 求雀頭香,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