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鵪鶉的意思

注音 ㄉㄡˋ ㄢ ㄔㄨㄣˊ

拼音 dòu ān chún

基本釋義

⒈  亦作“鬥鵪鶉”。

⒉  一種博戲。相傳始於唐代,玄宗時西涼人進獻鵪鶉,能隨金鼓節奏爭鬥,宮中養以為戲。後即流行民間。

國語辭典修訂本

鬥鵪鶉「ㄉㄡˋ ㄢ ㄔㄨㄣˊ」

⒈  一種使鵪鶉相鬥,用以決勝負的遊戲。

如:「他的特殊嗜好是鬥鵪鶉。」

⒉  曲牌名。北曲入越調,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又入中呂宮,管色配小工調或尺字調。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鬭鵪鶉”。一種博戲。相傳始於 唐 代, 玄宗 時 西涼 人進獻鵪鶉,能隨金鼓節奏爭鬥,宮中養以為戲。後即流行民間。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一》:“江 北有鬭鵪鶉,其鳥小而馴,出入懷袖,視鬭雞又似近雅。”
清 葛元煦 《滬遊雜記》十一:“滬 人霜降後喜鬭鵪鶉,畜養者以繡囊懸胸前,美其名曰冬興將軍……鬭時,貼標頭分籌馬,每鬭一次謂之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