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吻的意思

注音 ㄔ ㄨㄣˇ

拼音 chī wěn

基本釋義

⒈  指中式房屋屋脊兩端陶製的裝飾物。

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

國語辭典修訂本

鴟吻「ㄔ ㄨㄣˇ」

⒈  古代宮殿屋脊兩端的獸形裝飾物。也作「鴟尾」。

《舊唐書·卷八·玄宗本紀上》:「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風,拔木髮屋,毀端門鴟吻,都城門等及寺觀鴟吻落者殆半。」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宮殿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飾物。初作鴟尾之形,一說為蚩(一種海獸)尾之形,象徵闢除火災。後來式樣改變,折而向上似張口吞脊,因名鴟吻。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王右軍 《告誓文》﹞ 開元 初年, 潤州 江寧縣 瓦官寺 修講堂,匠人於鴟吻內竹筒中得之。”
唐 蘇鶚 《蘇氏演義》捲上:“蚩者,海獸也。 漢武帝 作 栢樑殿。有上疏者雲:‘蚩尾水之精,能闢火災,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見其吻如鴟鳶,遂呼之為鴟吻, 顏之推 亦作此鴟。”
《續資治通鑑·宋太祖開寶五年》:“其餘官稱,多所更定,宮殿悉除去鴟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