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氣意思

注音 ㄏㄤˋ ㄒㄧㄝ ˋ ㄧ ㄑㄧˋ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釋義 沆瀣:夜間的水氣。這裡指唐僖宗時;擔任主考官的崔沆;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開玩笑;將他倆的單名連起來是“沆瀣”兩字。指“沆”、“瀣”兩人連成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成語出處 宋 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簡體字 沆瀣一气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沆,不能寫作“沉”;氣,不能寫作“起”。

相似詞 狼狽為奸同流合汙

相反詞 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精誠團結

成語故事   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地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於是,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英語翻譯 collaborate in evildoing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ㄏㄤˋ ㄒㄧㄝˋ ㄧ ㄑㄧˋ (變) ㄏㄤˋ ㄒㄧㄝˋ ㄧˊ ㄑㄧˋ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變)hàng xiè yí qì

成語解釋 沆瀣,夜間的水氣。「沆瀣一氣」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後亦用「沆瀣一氣」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臭味相投」

一、【語義說明】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褒義。
【使用類別】
用在「心靈契合」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你是英雄,他是好漢,沆瀣一氣 ,令人佩服。
<02>他們兩人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氣。二、【語義說明】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勾結作惡」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他們互相勾結,沆瀣一氣,正是一丘之貉。
<02>他們兩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鎮上的人總是避而遠之。
<03>父子兩人是先後任的縣官,卻沆瀣一氣地搜刮民財,貪贓枉法。
<04>這件弊案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這兩人沆瀣一氣,暗中勾結,挪用了公款。
<05>這三個沆瀣一氣的貪官,不知汙了多少民脂民膏,人們一提起他們來就咬牙切齒。

成語典故 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杜審權,大中十二年知舉,放盧處權。有戲之曰:「座主審權門生處權,可謂權不失權。」又乾符二年1>,崔沆2>放崔瀣3>,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注解〕(1)乾符二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西元875年。(2)崔沆:??西元881,唐博州人,字內融。崔鉉子。累遷中書舍人。僖宗時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改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黃巢軍陷京師,匿張直方弟,被殺。沆,音ㄏㄤˋ。(3)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詳。瀣,音ㄒ|ㄝˋ。

典故說明 唐僖宗乾符二年時,派崔沆去當主考官。放榜後,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了。當時,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兩個人的單名「沆」、「瀣」兩個字連起來,正好是指夜間的露氣的意思。於是當時人就議論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這位主考官和他的門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間由水氣凝集而成的露氣呀!後來「沆瀣一氣」用來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本是正面義;也轉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變成負面義。

近義成語氣味相投 臭味相投 通同一氣

反義成語格格不入 圓鑿方枘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