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知十意思

注音 ㄨㄣˊ ㄧ ㄓㄧ ㄕㄧˊ

拼音 wén yī zhī shí

釋義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簡體字 闻一知十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聞一知二

成語故事   子貢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很有才幹,孔子周遊列國,子貢隨行,關於外交方面的事情,往往由子貢去辦。有一次,齊國準備征伐魯國,孔子想派弟子前去護衛,許多弟子紛紛自薦。孔子最後還是挑選了子貢。子貢果然不辱使命,使小小的魯國免除了一場危難,儘管如此,孔子卻認為他比顏回還差些。他問子貢:“你和顏回兩人哪一個強?”子貢答道:“我怎麼能和顏回比呢?顏回聽見一分就能知十分,而我聽見了一分,只能猜到兩分。”孔子聽後,也同意子貢的話,並感嘆道:“你是不如他,而我也不如他呀!”

英語翻譯 a word to the wise is sufficient <from one learn all>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ㄨㄣˊ ㄧ ㄓ ㄕˊ

拼音 wén yī zhī shí

成語解釋 得知一件事,便可推知十件相關的事。形容人稟賦聰敏,善於類推。語出《論語.公冶長》。△「舉一反三」

【語義說明】形容人稟賦聰敏,善於類推。褒義。
【使用類別】
用在「聰慧敏悟」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這孩子領悟力高,能聞一知十,總是名列前茅。
<02>他向來聞一知十,任何問題只要提示,立即知道如何解答。
<03>聞一知十的天資固然可貴,但鐵杵磨針的毅力卻更值得稱頌。
<04>聞一知十的天才畢竟是少數,一般人只能靠後天的努力,以勤補拙。
<05>他自以為有聞一知十的本領,常常不經求證就下定論,鬧了不少笑話。
<06>她不但認真負責,而且博學強記,聞一知十,所以才進公司便獲得重用。

成語典故 《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貢1>曰:「女2>與回3>也孰愈4>?」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5>也,吾與女弗如也。」〔注解〕(1)子貢:端木賜(西元前520??)的字,「端木」為其姓,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有口才,為孔子弟子,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料事多中。(2)女:音ㄖㄨˇ,同「汝」,你。(3)回: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亦作「淵)」,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4)愈:勝、高明。(5)弗如:不如、比不上。

典故說明 顏回列於孔門四科裡的德行科,天資聰穎,安貧樂道而好學,在眾多弟子中,顏回的賢德最接近孔子,孔子對他「不遷怒,不貳過」的修養尤為激賞,視他為自己最得意的學生。子貢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能言善辯,並且足智多謀,料事多中。有一次,孔子與子貢談話時問子貢:「你和顏回,到底是誰比較優秀?」子貢回答:「我怎麼敢跟顏回比呢?他聽說一件事情,就可推知十件相關的事,我頂多推知兩件而已。」孔子也說:「是比不上啊!我和你都比不上他呢!」從此可看出孔子對顏回的欣賞。而我們從子貢「回也聞一以知十」這句話,也能體會顏回過人的聰慧。但可惜孔子這個最優秀的學生英年早逝,在三十歲左右便死了。後來「聞一知十」用來形容人稟賦聰敏,善於類推。

近義成語舉一反三 觸類旁通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