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意思

注音 ㄕㄥ ㄉㄨㄙ ㄐㄧ ㄒㄧ

拼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釋義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術;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實際進攻西邊。聲:聲張;擊:打擊。

成語出處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簡體字 声东击西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擊,不能寫作“機”。

相似詞 出其不意出奇制勝

相反詞 無的放矢

成語故事 楚漢相爭時,劉邦派大將韓信去攻打投靠項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為大將率軍在黃河東岸蒲阪駐守,封鎖渡口。韓信發現蒲阪易守難攻,表面裝作調兵遣將強行渡河,暗地將主力部隊從夏陽渡河直搗安邑,消滅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英語翻譯 look one way and row another

日語翻譯 敵 (てき)が本能寺 (ほんのうじ)にあり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ㄕㄥ ㄉㄨㄥ ㄐㄧˊ ㄒㄧ

拼音 shēng dōng jí xī

成語解釋 表面做出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集中主力攻擊對方不備的西邊的戰略。#語本《淮南子.兵略》。後亦用「聲東擊西」比喻以虛張聲勢,來轉移對方的注意力。

【語義說明】以虛張聲勢,來轉移對方的注意力。
【使用類別】
用在「虛實戰略」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他們以聲東擊西的方法轉移敵人的注意,成功地攻占了山頭。
<02>我原以為他會躲在柱子後嚇我,哪裡知道他是聲東擊西騙我上當。
<03>警方運用聲東擊西的戰略,轉移了匪徒的注意力,才能順利將他們一網成擒。
<04>這是敵人聲東擊西的戰略,可別上當,他們的主力可能正準備直搗我們的總部。
<05>我軍先將部分主力撤出,誘敵深入,然後聲東擊西直取敵後,終於逼使對方投降。

成語典故 #《淮南子.兵略》夫飛鳥之摯也俛其首,猛獸之攫也匿其爪,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見齒。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1>而應之以張2>,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先忤3>而後合,前冥而後明,若鬼之無跡,若水之無創。故所鄉非所之也,所見非所謀也。舉措動靜,莫能識也,若雷之擊,不可為備。所用不復,故勝可百全。與玄明通,莫知其門,是謂至神。〔注解〕(1)典故或見於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三.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2)歙:收藏、收斂。歙,音ㄒ|ˋ。(3)張:展開。(4)忤:違逆、不順從。〔參考資料〕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三.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後漢初,岑彭將兵三萬餘人,南擊秦豐,拔黃郵。豐與其大將蔡宏拒彭等於鄧,數月不得進。彭夜勒兵馬申令軍中,使明早西擊山都。乃緩所獲虜,令得逃亡歸以告豐。豐即悉其軍西邀彭,彭乃潛兵渡沔水擊其將張陽於河頭山,大破之。從川谷閒伐木開道,直襲黎邱,破諸屯兵。豐聞大驚馳歸救之,彭依東山為營,豐與蔡宏夜攻彭,彭先為之備,出兵逆擊之,豐敗走。

典故說明 《淮南子.兵略》中,提到「聲東擊西」的戰略:製造出要攻打東方的聲勢,以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實際上卻把主力集中在對手疏於防備的西方,予以進攻打擊,是一種出奇制勝的作戰計謀。在唐.杜佑《通典》中,我們也可看到「聲言擊東其實擊西」的戰略。在東漢初年,征南大將軍岑彭帶著三萬兵馬,向南攻打秦豐,與秦豐部將蔡宏在鄧地相持,累月不見勝負。岑彭布告士兵,明早要向西攻打山都,並故意放走抓到的俘虜,讓他們去向秦豐報信。秦豐就派大軍去西方防備岑彭的襲擊,岑彭卻潛兵渡過淝水,悄悄東進,襲破秦豐部下張陽,又從川谷間伐木開道,進搗黎邱。黎邱是秦豐巢穴,秦豐在西方接得警報,慌忙還救。岑彭與諸將駐營東山,嚴兵以待。秦豐與蔡宏夜攻岑彭,岑彭開營迎擊,大破秦豐軍隊,秦豐敗逃黎邱。此即「聲東擊西」戰略的例證。後來這句成語就用來比喻虛張聲勢,以轉移對方的注意力。

近義成語出奇制勝 指東打西

反義成語直搗黃龍

相關漢字成語: 西
相關漢字解釋: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