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之音意思

注音 ㄇㄧˇ ㄇㄧˇ ㄓㄧ ㄧㄣ

拼音 mǐ mǐ zhī yīn

釋義 靡靡:頹廢萎靡。使人萎靡、頹唐的聲音。形容頹廢、萎靡或淫蕩的音樂。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十過》:“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

簡體字 靡靡之音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靡,不能寫作“摩”。

相似詞 亡國之音

相反詞 鈞天廣樂

成語故事 春秋末年,晉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華的宮殿。衛靈公帶涓樂師前去祝賀,席間涓樂師把在濮水邊聽來的樂曲彈了一遍。晉國的曠樂師馬上制止說是商末延樂師為紂王所作的靡靡之音,聽了會沉湎聲色中。3年後,晉平公因貪色而亡

英語翻譯 reckless tune

日語翻譯 貒廃的(たいはいてき)なメロディー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ㄇㄧˇ ㄇㄧˇ ㄓ ㄧㄣ

拼音 mǐ mǐ zhī yīn

成語解釋 靡靡,頹廢淫蕩。「靡靡之音」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語本《韓非子.十過》。△「亡國之音」、「桑間濮上」

【語義說明】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
【使用類別】
用在「頹靡之樂」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常聽靡靡之音,難免意志消沉,精神渙散。
<02>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靡靡之音,少聽為妙。
<03>這首歌曲的內容實在不雅,可以稱為靡靡之音了。
<04>這種音樂聽久了,令人有種頹喪的感覺,難怪有人稱它為靡靡之音
<05>他寫的曲子有別於時下流行的靡靡之音,難怪一出唱片馬上就獲得廣大的迴響。

成語典故 《韓非子.十過》奚謂好音?昔者衛靈公將之晉,至濮水之上,稅車而放馬,設舍以宿,夜分而聞鼓新聲者而說之,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乃召師涓而告之曰:「有鼓新聲者,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其狀似鬼神,子為我聽而寫之。」師涓曰:「諾。」因靜坐撫琴而寫之。師涓明日報曰:「臣得之矣,而未習也,請復一宿習之。」靈公曰:「諾。」因復留宿,明日而習之,遂去之晉。晉平公觴之於施夷之臺,酒酣,靈公起曰:「有新聲,願請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師涓,令坐師曠之旁,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師曠曰:「此師延1>之所作,與紂2>為靡靡之樂也,及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至於濮水3>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不可遂。」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師涓鼓究之。〔注解〕(1)師延:古代樂師,生卒年不詳。其樂可感天神,能聽眾國之樂審其興亡。商紂時被拘於陰宮,後周武王伐紂,師延自投於濮水。(2)紂:名辛,生卒年不詳。為帝乙的兒子,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史稱紂王。後因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3)濮水:古水名,約在今河南省滑縣與正津縣境,現已湮沒。

典故說明 「靡靡之音」原作「靡靡之樂」。韓非是戰國末期的韓國諸公子,他眼見韓國國力衰弱,竭力主張使用刑術法治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他屢次上諫韓王,均不受重視,因而發憤著書,即成今日之〈韓非子〉,表達自己的治國理念。其中〈十過〉一章在闡述君王如有十個重大過失之一,就足以亡國,其中一項就是沉溺於音樂享樂中,而忘了國事與應有的禮儀。他舉春秋時期晉平公的事為例,當時衛靈公要前往晉國會見晉平公,經過濮水附近,聽到一曲美妙的音樂,問左右有無人聽過,眾人皆說沒有,衛靈公便請樂師師涓將它譜下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設宴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衛靈公便要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師涓演奏到一半,晉國樂師師曠趕忙阻止說:「這是古代樂師師延為紂王所作的樂曲,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是亡國之音啊!武王伐紂時,師延逃到濮水邊投河自盡,所以這樂曲一定是在濮水邊聽到的。先聽到這樂曲,國家一定會衰落,不能彈完啊!」但晉平公相當喜好音樂,要求師涓一定要彈完。聽完後又要求聽更美妙的清徵樂,師曠說:「不行!清徵樂是給道德極高的君主聽的,陛下您的德行還不夠。」愛好聽音樂的晉平公執意要聽,師曠只好演奏給他聽。在奏樂過程中,有許多隻黑鶴聞聲飛來,與樂齊鳴、共舞,聽得晉平公龍心大悅,又問師曠是否還有更高亢的音樂?師曠說還有清角樂,平公又要求要聽,師曠說:「不行!這是黃帝與鬼神在泰山相會而作成的音樂,今陛下您德行不夠高,不可以聽,聽了恐怕會有災禍。」平公仍然執意要聽,師曠只好遵命。沒想到才開始彈奏,便烏雲四起,接著颳起狂風暴雨,把帳幕擺設全都吹倒,連屋瓦都不停地掉落。在座的人都四散逃命,平公也嚇得躲進房內。自此之後,晉國連續大旱三年,平公則因受到驚嚇而重病不起,不能治理國事。韓非用這個例子,告誡為人君主不能過分沉溺於享受音樂。後來《韓非子》原文中的「靡靡之樂」演變成「靡靡之音」這個成語,用來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

近義成語亡國之音 鄭衛之音 濮上之音

反義成語陽春白雪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