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不苟意思

注音 ㄧ ㄙㄧ ㄅㄨˋ ㄍㄡˇ

拼音 yī sī bù gǒu

釋義 苟:苟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簡體字 一丝不苟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褒義

成語辨形 苟,不能寫作“荀”。

相似詞 小心謹慎小心翼翼不苟言笑

相反詞 粗枝大葉馬馬虎虎

成語故事 出處:《儒林外史》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於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才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為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鬆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裡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罈子。、當面開啟一看,是一罈金子。皇上大為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後來又用毒藥把他毒死了。  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為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並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苟,那麼你升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  湯知縣聽了,連連點頭:“十分有理。”便照此辦理了。

英語翻譯 not to be the least bit negligent

日語翻譯 すこしもいい加減(かげん)にしない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 ㄙ ㄅㄨˋ ㄍㄡˇ (變) ㄧˋ ㄙ ㄅㄨˋ ㄍㄡˇ

拼音 yī sī bù gǒu(變)yì sī bù gǒu

成語解釋 一絲,一點點。苟,隨便、草率。「一絲不苟」形容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語或本《周禮.地官.大司徒》。

【語義說明】形容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
【使用類別】
用在「仔細嚴謹」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由於他一絲不苟地要求,才讓品管部門屢次得獎。
<02>她是個是一絲不苟的人,銀錢帳目,管理得一清二楚。
<03>維護飛機就是要一絲不苟,絲毫疏忽皆足以釀成巨禍。
<04>王祕書的工作態度向來一絲不苟,資料整理得完整有條有理。
<05>只見她把紙一張張的鋪好壓平,再疊起來,整個過程一絲不苟
<06>他對生活秩序的要求向來一絲不苟,連自己頭髮都梳理得整整齊齊。
<07>老師批改作業一絲不苟,連一個逗號標錯也被挑出來,而且還扣分。

成語典故 ※《周禮.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施十有1>二教焉:一曰以祀禮2>教敬,則民不苟3>;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曰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怠;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注解〕(1)有:同「又」,音|ㄡˋ。(2)祀禮:祭祀的典禮。(3)不苟:不輕忽、不草率。

典故說明 「一絲不苟」的「苟」有輕率、隨便的意思。所以「一絲不苟」是在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的意思。有許多和「不苟」組合而成的詞語,如:「不苟言笑」、「不苟言談」、「方正不苟」、「臨財不苟」等等,都在指對事不輕忽、不隨便。推究「不苟」一詞,早就出現在《周禮.地官.大司徒》,是指對人民的十二種教化方法之一。古聖先王認為如果可以讓人民在祭祀時能夠養成恭敬的態度,對往者尊崇敬謹,則在面對在生的親人時,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會輕率隨便。為了強調語義,可在不苟前加上「一絲」,也就是「一點點都不馬虎」的意思。「一絲不苟」這句成語,當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形容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

近義成語一板一眼

反義成語草草了事 粗枝大葉 敷衍了事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