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ㄇㄠˊ ㄓㄧ ㄉㄧˋ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釋義 毛:地面上生長的穀物、草木。原指不種五穀的地方。後指最荒涼、貧瘠或沒有被開墾的地方。也作“不發之地”。

成語出處 《公羊傳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

簡體字 不毛之地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地,不能寫作“的”。

相似詞 窮山惡水窮鄉僻壤

相反詞 魚米之鄉天府之國

成語故事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佔領鄭國的首都,鄭襄公見徹底完蛋,只好光著膀子向楚莊王跪地求和,答應鄭國土地可以劃給楚國,鄭人做楚人的奴隸,只懇求給一塊不毛之地度過餘生。楚莊王見鄭襄公真誠悔過,就答應了他的求和要求

英語翻譯 waste land

日語翻譯 不毛(ふもう)の地(ち),なにも生(は)えないところ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ㄨˋ ㄇㄠˊ ㄓ ㄉㄧˋ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成語解釋 毛,種植五穀。「不毛之地」指堅硬瘠薄、不適種植五穀的土地。語出《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後用「不毛之地」形容荒涼貧瘠的土地。△「不食之地」

【語義說明】形容荒涼貧瘠的土地。
【使用類別】
用在「土地貧瘠」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一旦受到核子輻射汙染,再好的良田也會變成不毛之地
<02>這片山坡之所以成為不毛之地,正是人為濫墾濫伐的結果。
<03>經過先民們的辛苦開墾,原來的不毛之地終於變成了一片沃野。
<04>這塊不毛之地如果善加規劃利用,一定可以成為最好的休閒公園。
<05>自從郊外那片不毛之地突然湧出石油之後,原本冷清的小鎮就漸漸繁榮起來了。
<06>這裡原來是塊不毛之地,想不到今天居然高樓大廈林立,竟成了地價最高的精華區。

成語典故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夏六月乙卯,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晉師敗績。大夫不敵君,此其稱名氏以敵楚子何?不與晉而與楚子為禮也。曷為不與晉而與楚子為禮也?莊王伐鄭,勝乎皇門,放乎路衢。鄭伯肉袒,左執茅旌,右執鸞刀,以逆莊王,曰:「寡人無良,邊垂之臣,以干天禍,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君如矜1>此喪人2>,錫3>之不毛之地,使帥一二耋老4>而綏5>焉,請唯6>君王之命。」莊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為言,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莊王親自手旌,左右撝軍,退舍七里。〔注解〕(1)矜:同情、憐憫。(2)喪人:失位流亡的人。喪,音ㄙㄤˋ,失去。(3)錫:通「賜」。賜與、賜給。(4)耋老:泛指老年人。耋,音ㄉ|ㄝˊ。(5)綏:平安、安撫。(6)唯:任憑、聽隨。

典故說明 據《公羊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時候,楚莊王因鄭國有二心,而率領大軍加以討伐。城破之日,楚軍開進鄭國城郭大門,鄭國國君襄公,在街口跪接莊王,向楚莊王請罪,並且請求楚莊王可憐他這個戰敗之人,賜給他一塊「不毛之地」,好讓他和一些老人們去安度殘年。楚莊王因見鄭襄公有心悅臣服的意思,因此就退兵而去。「不毛之地」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指堅硬瘠薄、不適種植五穀的土地。後則用來泛指荒涼貧瘠的土地。

近義成語不食之地

反義成語魚米之鄉 膏腴之地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