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噎廢食意思

注音 ㄧㄣ ㄧㄜ ㄈㄟˋ ㄕㄧˊ

拼音 yīn yē fèi shí

釋義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廢:停止;食:吃。因吃東西卡過喉嚨;從此就停止吃東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幹。

成語出處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簡體字 因噎废食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噎,不能寫作“咽”。

相似詞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相反詞 百折不撓

成語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節日之夜,有個財主在家大擺酒席。大家划拳喝酒,喧聲如潮。
  突然,鬧得最歡的一個老頭大汗淋漓,翻著白眼,捂住脖子,拼命地嚥著唾沫。原來是他剛才急著說話,嘴裡一塊牛肉沒嚼爛就吞了下去,結果喉嚨被堵住了。這時,在場的人紛紛圍了過來,有的說快灌一杯冷水,有的說要再咽一塊肉,有人使勁扳開老頭的嘴巴,拿起筷子就要往裡夾取,有人則使勁捏著他的脖子往下刮。眾人七嘴八舌,動手動腳,把老頭折騰得痛苦異常。最後,老頭氣得按捺不住,大吼一聲“滾開”,隨著喊聲,那塊牛肉也跟著噴了出來。
  眾人大笑,正要回座位繼續吃喝,財主卻高聲說道:“各位請回吧。那位老者的遭遇是我們的前車之鑑。老夫認為:要想不再發生這樣的災禍,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本府以後再也不許人吃飯了。”說完,就下令把廚房所有的罈罈罐罐全部打碎,柴米油鹽一律放火燒掉。

英語翻譯 be put off easily by a slight risk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ㄣ ㄧㄝ ㄈㄟˋ ㄕˊ

拼音 yīn yē fèi shí

成語解釋 「因噎廢食」之「噎」,典源作「饐」。「饐」同「噎」。因為怕噎死,而不再吃東西。比喻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語本《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

【語義說明】比喻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
【使用類別】
用在「顧忌畏縮」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因害怕摔飛機而不敢出國,簡直是因噎廢食
<02>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看牙醫,不就是因噎廢食嗎?
<03>原來你是害怕有人會取笑,就因噎廢食,不再練唱了。
<04>因為擔心孩子會摔跤就不讓他出門,不是太因噎廢食嗎?
<05>如果因這次意外,就放棄了整個太空計畫,未免有點因噎廢食
<06>我們不能因為震壞了幾根柱子就因噎廢食,放棄了原有的設計構想。
<07>我們不可能因為網際網路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就因噎廢食,不准大家使用。

成語典故 《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家無怒笞,則豎子嬰兒之有過也立見;國無刑罰,則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見;天下無誅伐,則諸侯之相暴也立見。故怒笞1>不可偃2>於家,刑罰不可偃於國,誅伐不可偃於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夫有以饐死3>者,欲禁天下之食,悖4>;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5>,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注解〕(1)怒笞:因憤怒而體罰。笞,音ㄔ,用鞭杖或竹板抽打。(2)偃:音|ㄢˇ,停止。(3)饐死:食物阻塞咽喉,無法呼吸而死。饐,音|ㄝ,同「噎」。(4)悖:音ㄅㄟˋ,荒謬無理。(5)然:表示比擬的語助詞。

典故說明 《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盡廢天下的軍隊,同樣是荒謬的事。那軍隊是不能廢止的,它就像水火一般,用得適當便是福,用得不適當便是禍。後來「因噎廢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

近義成語矯枉過正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