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意思

注音 ㄐㄨ ㄢ ㄙㄧ ㄨㄟ

拼音 jū ān sī wēi

釋義 居:處在。處於安全的環境;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簡體字 居安思危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居,不能寫作“據”。

相似詞 常備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相反詞 高枕無憂及時行樂刀槍入庫

成語故事   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於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家能夠取消攻打的念頭。其他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並不想得罪晉國,於是紛紛決定退兵。為了答謝晉國,於是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為賀禮。收到這份禮物之後,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這件事的大功臣魏絳。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並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生。”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之後,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英語翻譯 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日語翻譯 治(ち)に居て乱(らん)を忘(わす)れず,安定(あんてい)に居ても危難に備(そな)え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ㄐㄩ ㄢ ㄙ ㄨㄟˊ

拼音 jū ān sī wéi

成語解釋 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語出《左傳.襄公十一年》所引之《書》。

【語義說明】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出現。
【使用類別】
用在「深謀遠慮」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在安樂時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於未然。
<02>「平時如戰時」的意思不就是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嗎?
<03>平常就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遇到緊急情況時,才能沉著應付。
<04>防颱工作要怎麼做?只要有居安思危的警戒心,就能未雨綢繆!
<05>國家處境艱難,所以目前社會雖然安定,我們仍應居安思危,隨時保持警戒。
<06>舉行消防演習,就是要大家具有居安思危的警覺心,真正遇到災禍時才能臨危不亂。

成語典故 《左傳.襄公十一年》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曰:「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辭曰:「夫和戎狄,國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諸侯,諸侯無慝,君之靈也,二三子之勞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願君安其樂而思其終也。《詩》曰:『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樂只君子,福祿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帥從。』夫樂以安德,義以處之,禮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厲之,而後可以殿邦國,同福祿,來遠人,所謂樂也。《書》1>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2>,寡人3>無以待4>戎,不能濟河5>。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6>,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7>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注解〕(1)書:即《尚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有百篇,亡於秦火,今所見《尚書》有五十八篇。此處引文為《尚書》逸文。(2)抑微子:但是沒有你的話。抑:但是、然而,表示轉折。微:無。(3)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4)待:接納。(5)濟河:渡河。(6)盟府:保存盟約的地方。(7)魏絳:春秋時晉國大臣。生卒年不詳。

典故說明 春秋時,有一次幾個諸侯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人相當害怕,就準備禮物要去賄賂其中最大的晉國,用以求和。鄭國一共送了三名樂師,裝配齊全的兵車一百輛,各種樂器以及歌女十六人給晉國。晉國國君晉悼公看到後,非常高興,將半數的樂器與歌女賜給大臣魏絳,感謝他對國家的貢獻。但魏絳卻謝絕了晉悼公的贈禮,並藉此機會向悼公進諫說:「今天國家這樣的強盛,是因國君您的才能及眾臣的同心協力,我個人哪有什麼貢獻呢?但臣希望您在享樂的同時,不要忘了國家大事。《書經》裡有句話說:『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會出現。』這樣才能及早做防備,有了防備就不怕災難。我斗膽以這句話規勸您。」晉悼公說:「您的教訓我豈敢不接受?但是沒有您的話,我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賞賜臣子禮物是國家的常規,不可廢除,您就收下吧!」魏絳也就遵循禮制,收下這些贈禮。後來此處所引的《書經》原文「居安思危」成為一成語,用來指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

近義成語安不忘危

反義成語居安忘危 燕雀處堂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