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自擾意思

注音 ㄩㄥ ㄖㄣˊ ㄗㄧˋ ㄖㄠˇ

拼音 yōng rén zì rǎo

釋義 平庸的人無事生事;自找麻煩。

成語出處 《新唐書 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

簡體字 庸人自扰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庸,不能寫作“傭”。

相似詞 杞人憂天替古人擔憂

相反詞 聊以自慰

成語故事   陸象先是唐朝一個很有氣量的人。
  當時太平公主專權,宰相蕭至忠、岑義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潔身自好,從不去巴結。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發被殺,蕭至忠等被誅。受這件事牽連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許多人,那些人事後都不知道。
  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劍南道按察使,一個司馬勸象先說:“希望明公採取些杖罰來樹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沒人會聽我們的。”象先說:“當政的人講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講嚴刑呢?這不是寬厚人的所為。”
  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開導教育一番,就放了。錄事物件先說:“明公您不鞭打他們,哪裡有威風!”象先說:“人情都差不多的,難道他們不明白我的話?如果要用刑,我看應該先從你開始。”錄事慚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說:“天下本來無事,都是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才將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擾)。如果在開始就能清醒這一點,事情就簡單多了。”

英語翻譯 stupid people create trouble for themselves

日語翻譯 から騒(さわ)ぎをする,いらない心配(しんぱい)をす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ㄩㄥ ㄖㄣˊ ㄗˋ ㄖㄠˇ

拼音 yōng rén zì rǎo

成語解釋 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語本《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杞人憂天」。

【語義說明】比喻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
【使用類別】
用在「疑心憂慮」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你所擔心的事,在我看來皆為庸人自擾
<02>這些謠言,要信了它,才真是庸人自擾呢!
<03>事情明明與他無關,他偏要想東想西,庸人自擾
<04>彗星撞地球的機率很小,不必庸人自擾,自尋煩惱。
<05>船到橋頭自然直,我何必庸人自擾,先擔此心來呢?
<06>事情本來就很簡單,是因為你庸人自擾地把它想複雜了。
<07>他們不會發生什麼事的,你何必庸人自擾,坐立難安呢?
<08>該操心的事你不操心,倒是每天庸人自擾地擔心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09>這件事原本就是傳說而已,假如我們因此而自亂陣腳,那才叫庸人自擾呢!

成語典故 《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嘗有小吏犯罪,但示語而遣之。錄事1>白曰:「此例當合與杖2>。」象先3>曰:「人情相去不遠,此豈不解吾言?若必須行杖,即當自汝為始。」錄事慚懼而退。象先嘗謂人曰:「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但當靜之於源,則亦何憂不簡。」前後為刺史4 >,其政如一,人吏咸懷思之。〔注解〕(1)錄事:職官名。舊時各官署繕寫文件的官員。(2)杖:古代的一種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3)象先:陸象先(西元665?736),字崇賢,陸元方子,唐.蘇州人。歷任戶部尚書等官職,為政尚仁恕。諡文貞。(4)刺史:職官名。古代糾察地方官員之官,後沿稱地方長官。

典故說明 據《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載,唐朝時的陸象先,做人做事頗有器度。在蒲州刺史任內,曾經有個小官犯了錯,他訓斥了幾句就讓他離開,一旁的書記官說:「他這個樣子應該受到杖打的刑罰吧!」陸象先回答說:「他一定能依常情體會到我對他的訓誡,如果這樣的過失就要用杖刑,那你才應該首先被罰!」書記官聽了之後便慚愧得不敢再多說話。陸象先常對人說:「天下本無事,祗是庸人擾之。」他意為天底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徒生紛擾,使得世事愈加繁複雜亂。如果在事情剛滋生時,就能冷靜的面對,一切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在刺史任內,他也將這個理念貫徹到政事當中,無論百姓與官吏,都對他充滿了感念。後來「庸人自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

近義成語杞人憂天

反義成語智者不惑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