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仁不讓意思

注音 ㄉㄤ ㄖㄣˊ ㄅㄨˋ ㄖㄤˋ

拼音 dāng rén bù ràng

釋義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託;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朱熹集註:“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簡體字 当仁不让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義不容辭理所當然

相反詞 推三阻四臨陣脫逃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主張施行仁政,為人要有仁義,孔子回答學生子張說做到恭、寬、信、敏、惠等五點就做到了仁。沒有放肆的心叫恭,心地不狹窄叫寬,沒有欺詐的心叫信,沒有怠惰之心叫敏,沒有苛刻之心叫惠。為人應該當仁不讓

英語翻譯 not dedine to shoulder; responsibility

日語翻譯 為(な)すべきことは積極的(せっきょくてき)に為し,だれにも讓(ゆず)らない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ㄉㄤ ㄖㄣˊ ㄅㄨˋ ㄖㄤˋ (變) ㄉㄤ ㄖㄣˊ ㄅㄨˊ ㄖㄤˋ

拼音 dāng rén bù ràng(變)dāng rén bú ràng

成語解釋 面臨仁義之事而不謙讓。語出《論語.衛靈公》。後用「當仁不讓」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義無反顧」

【語義說明】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辭。
【使用類別】
用在「積極承擔」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為人服務,我們要有當仁不讓的精神。
<02>大家推選他擔任會長,他當仁不讓地接受了。
<03>既然大家推舉我來當主持人,那我就當仁不讓了。
<04>這種當仁不讓的熱血青年才應是青少年的偶像。
<05>這個職務你絕對有資格接受,理應當仁不讓,你就不要再推辭了。
<06>小李工作積極認真,對於公司業務,他一向是當仁不讓,從不推拖。

成語典故 《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典故說明 「當仁不讓」是指面臨仁義之事而不謙讓。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大意是說:遇到有關仁義的事,就要趕快去做,即使面對自己的老師,也不必謙讓。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所以「當仁」的事情,當然「不必謙讓」,反而要爭先去做。後來「當仁不讓」演變為成語,用來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近義成語自告奮勇 義不容辭 義無反顧

反義成語推三阻四 置身事外 臨難苟免 躊躇不前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