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膏肓意思

拼音 bìng zài gāo huāng

釋義 見“病入膏肓”。

成語出處 宋·朱熹《與臺端書》:“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顧以不當其任,雖欲一效其伎而無所施耳。”

簡體字 病在膏肓

常用程度 一般

感情色彩 貶義

相似詞 病染膏肓病入膏肓

相反詞 妙手回春

英語翻譯 be sick to the core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ㄧㄥˋ ㄗㄞˋ ㄍㄠ ㄏㄨㄤ

拼音 bìng zài gāo huāng

成語解釋 義參「病入膏肓」。見「病入膏肓」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病入膏肓」之典源,提供參考。《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于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醫于秦1>,秦伯使醫緩2>為3>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4>,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5>之上、膏6>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7>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注解〕(1)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咸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2)緩:春秋時秦國名醫,生卒年不詳。(3)為:指醫治。(4)豎子:兒童。(5)肓:音ㄏㄨㄤ,人體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6)膏:古代稱心下脂肪。(7)達:指針。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病入膏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晉國景公作夢,夢見惡鬼來向他討命,之後就生病了。病重時向秦國求良醫,於是秦桓公派醫生緩前來為景公治病。在緩還沒到達之前,景公夢見疾病化成兩個小孩,其中一個說:「緩是個良醫,我怕會受到傷害,要逃到哪裡才好?」另一個就說:「只要躲到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他就奈何不了我們。」等緩到了晉國,診視過景公的病情,說:「病已經侵入心臟和橫隔膜之間的部位,不管服用藥物或是針灸,藥力都無法到達,所以這個病是治不好了。」果真,景公沒多久就過逝了。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病入膏肓」,用來指人病重,無藥可救;亦用於比喻人、事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