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木求魚意思

注音 ㄧㄨㄢˊ ㄇㄨˋ ㄑㄧㄡˊ ㄧㄩˊ

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釋義 緣:順著;木:樹。沿著樹幹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法不對;徒勞無功。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簡體字 缘木求鱼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魚,不能寫作“漁”。

相似詞 水中撈月、緣山求魚、竹籃打水

相反詞 探囊取物甕中捉鱉

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齊國國君齊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勸他放棄武力,採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對齊宣王說:“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緣木求魚’,結果肯定是徒勞無功,不但達不到目的,還可能造成禍害。”
  齊宣王覺得孟子的話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勸告。

英語翻譯 do things by the wrong method

日語翻譯 木(き)に縁(よ)りて魚(うお)を求(もと)む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ㄩㄢˊ ㄇㄨˋ ㄑㄧㄡˊ ㄩˊ

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成語解釋 爬到樹上去抓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語出《孟子.梁惠王上》。

【語義說明】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使用類別】
用在「方法失當」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不努力卻想發財,無異是緣木求魚
<02>不多讀書寫作,要想成為作家,無異於緣木求魚
<03>向他這種吝嗇鬼募款,無異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04>要減肥就要多運動,只靠藥物,無疑是緣木求魚
<05>你想事業成功,卻只靠燒香拜佛,這和緣木求魚有何區別?
<06>想要公司好,卻不用心管理,豈不是如緣木求魚般達不到目的。

成語典故 《孟子.梁惠王上》「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1>土地,朝秦、楚2>,蒞3>中國而撫四夷4>也。以若5>所為6>,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注解〕(1)辟:同「闢」,開拓。(2)朝秦、楚:秦和楚為當時之強國,能使之臣服,自能稱霸。朝,音ㄔㄠˊ,使之來朝。(3)蒞:音ㄌ|ˋ,光臨、來到。此處有君臨、統治之意。(4)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總稱。(5)若:如此。(6)所為:指興兵結怨之事。為,音ㄨㄟˊ。

典故說明 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近義成語水中撈月 竹籃打水 炊沙作飯 煎水作冰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