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途說意思

注音 ㄉㄠˋ ㄊㄧㄥ ㄊㄨˊ ㄕㄨㄛ

拼音 dào tīng tú shuō

釋義 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訊息;或指沒有根據的訊息。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簡體字 道听途说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道,不能寫作“到”;途,不能寫作“塗”。

相似詞 小道訊息捕風捉影海外奇談齊東野語

相反詞 言之有據有根有據言之鑿鑿

成語故事   一天,毛空告訴艾子:“一隻鴨子一次生了一百個蛋。”艾子不相信。毛空又說:“是兩隻鴨子生的。”艾子還是不相信。毛空又說是三隻鴨子生的,艾子也不相信……這樣,最後一直增加到十隻鴨子,艾子就是不信。過了一會兒,毛空又告訴艾子:“上個月天上掉下一塊三十丈長、二十丈寬的肉。”艾子也不信,毛空又縮短到二十丈長、十丈寬,艾子依然不信。艾子問毛空:“你剛才說的鴨子是誰家的?肉掉到什麼地方?”毛空說:“我說的話都是在路上聽別人講的。”於是,艾子對他的學生們講道:“你們可不要像毛空那樣道聽途說!”

英語翻譯 hearsay; rumour; gossip

日語翻譯 ききかじりの話,風の蕀(たよ)り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ㄉㄠˋ ㄊㄧㄥ ㄊㄨˊ ㄕㄨㄛ

拼音 dào tīng tú shuō

成語解釋 義參「道聽塗說」。見「道聽塗說」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道聽塗說」之典源,提供參考。《論語.陽貨》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道聽塗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謬誤,不能輕易相信,更不能當成是真的,逕向他人轉述,如果這樣去做,便是自己毀棄自己的德行。後來「道聽塗說」演變為成語,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