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附體意思

注音 ㄏㄨㄣˊ ㄅㄨˋ ㄈㄨˋ ㄊㄧˇ

拼音 hún bù fù tǐ

釋義 魂:靈魂;魂魄。迷信的人認為人魂魄一離體;就失去知覺;無法行動。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恐懼萬分。有時也形容受到極大的誘惑;不能自主。

成語出處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

簡體字 魂不附体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魂,不能寫作“魄”。

相似詞 喪魂失魄六神無主魂飛魄散

相反詞 無動於衷、悠閒自得、神態自若

英語翻譯 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日語翻譯 びっくり仰天(ぎょうてん)する,肝(きも)をっぶす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ㄏㄨㄣˊ ㄅㄨˋ ㄈㄨˋ ㄊㄧˇ (變) ㄏㄨㄣˊ ㄅㄨˊ ㄈㄨˋ ㄊㄧˇ

拼音 hún bù fù tǐ(變)hún bú fù tǐ

成語解釋 魂魄脫離肉體。語本《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傳》。後用「魂不附體」形容驚嚇過度而心不能自主。△「魂飛魄散」

【語義說明】形容驚嚇過度而心不能自主。
【使用類別】
用在「驚懼恐慌」、「心神不定」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突然發生地震,天搖地動的,每個人都嚇得魂不附體
<02>小明最膽小了,常被樹的影子嚇得魂不附體
<03>這個打擊讓他完全崩潰了,經常魂不附體地坐著發呆。
<04>看見他那魂不附體的樣子,家人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05>他自從經商失敗後,就經常在家附近魂不附體地四處閒逛。
<06>一個彪形大漢居然被一隻小老鼠嚇得魂不附體,連喊救命,豈不可笑?
<07>經過這件事的打擊後,原來是生龍活虎的他,現在卻一副魂不附體的樣子,判若兩人。

成語典故 《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傳》常有嫗人患滯冷,積年不差。嗣伯為診之曰:「此尸注也,當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於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邊腐缺,服之即差。後秣陵人張景,年十五,腹脹面黃,眾醫不能療,以問嗣伯。嗣伯曰:「此石蚘耳,極難療。當取死人枕煮之。」依語煮枕,以湯投之,得大利,并蚘蟲頭堅如石,五升,病即差。後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見鬼物,以問嗣伯。嗣伯曰:「邪氣入肝,可覓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於故處。」如其言又愈。王晏問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何也?」答曰:「尸注1>者,鬼氣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滯2>。得死人枕投之,魂氣飛越,不得復附體,故尸注可差3>。石蚘者久蚘也,醫療既僻,蚘蟲轉堅,世間藥不能遣,所以須鬼物驅之然後可散,故令煮死人枕也。夫邪氣入肝,故使眼痛而見魍魎,應須邪物以鉤之,故用死人枕也。氣因枕去,故令埋於冢間也。」〔注解〕(1)尸注:病名,症狀為腹痛脹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兩脅,或壘塊湧起。(2)沉滯:積悶而不流暢。(3)差:音ㄔㄞˋ,通「瘥」,病癒。

典故說明 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氣,即是靈魂,死時才會離開人的身體。有時候人因為受到極大的刺激,變得極為慌亂,或是失去知覺,就好像魂魄暫時離開了身體,這時人們就用「魂不附體」來形容這種情形。在所引典源中,提到有位婦人久病不癒,徐嗣伯診斷之後,研判這是一種叫做「尸注」的病,用死人的枕頭煮水服用就可以痊癒。後來王晏知道這件事,就問徐嗣伯原因。徐嗣伯回答︰「尸注這種病是因為被鬼氣纏身,用死人枕煮藥服用,鬼氣就會散去,不會再附於人的身上。」這裡的「魂氣」是指外來的鬼氣,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後來「魂不附體」這句成語就由這裡演變而出,而「魂」卻轉移為人自己的魂魄。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極度驚嚇所致。因此,「魂不附體」就用以形容驚嚇過度而心不能自主。

近義成語失魂落魄 魂飛天外 魂飛魄散

反義成語心安神泰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