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骨藥材有什麼考古發現

  王甲骨文的發現實屬偶然。關於在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甲骨文的概念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已經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之發現過程

  古代甲骨上的刻劃的符號被確認為是商代文字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中國考古的三大發現***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蹟***之一。可是它的發現過程,既十分偶然又極富戲劇色彩。清光緒25年***公元1899年***秋,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中央教育機構的最高長官***的王懿榮***1845—1900***得了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達仁堂買了一劑中藥。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中藥上面刻劃著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刻劃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非籀***大篆***非篆***小篆***。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藥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通過古董商範維卿等人進行蒐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

  之初步定義

  他對這批龍骨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後認為它們並非什麼“龍”骨,而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這方面的記載,並認為王懿榮吃的龍骨在藥店已加工成細粒,看不出刻痕文字來的。而且當時菜市口一帶並沒有達仁堂藥店。對此,後來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周紹良說,當時龍骨在中藥店都是成塊、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龍骨還是這樣。至於達仁堂藥店當時確實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鶴年堂中藥店,當時的人很迷信西鶴年堂,買中藥都要去西鶴年堂藥店,這也有可能是當時傳誤造成的結果。

  在甲骨文還未確認以前,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就不斷在農田裡挖刨出古代甲骨。據說把甲骨當做藥材到中藥鋪去賣的第一個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膿瘡,沒錢去求醫購藥,就把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膿瘡上,想不到流出的膿水被骨粉給吸乾了,而且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從此他就把它們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賣到了中藥鋪。

  之確認

  經過許多學者專家考證研究,所謂龍骨其實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們在占卜之前,先把龜甲和牛肩胛骨鋸削整齊,然後在甲骨的背面鑽出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卜時,先把要問的事情向鬼神禱告述說清楚,接著用燃燒著的木枝,對深窩或槽側燒灼,燒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應部位便顯示出裂紋來。於是,占卜者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隱顯,來判斷事情的吉凶、成敗。占卜後,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卜兆的近處,這就是卜辭。刻有卜辭的甲骨被當做檔案資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傳於後世。甲骨文發現的故事,後來被人們稱為“一片甲骨驚世界”的奇蹟,在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寫下了帶有傳奇性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