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經典故事內容

  《史記》作為一部體大思精的長篇巨集著,亦史亦文,從重視它的史學意義到發掘它的文學價值,從對它的簡短評價到長篇評論,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斬蛇起義

  劉邦做亭長時曾押送一批刑徒去驪山服役,很多刑徒在半路就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驪山,刑徒也就全部逃光了。在走到豐西大澤中時,他就停下來飲酒,索性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刑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避他鄉了!”刑徒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兒走。於是劉邦乘著酒意,夜裡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人在前邊為先導。不久,先導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吧。”劉邦醉醺醺地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大步趕到前面,拔劍將大蛇斬成兩截。他們繼續往前走了幾裡,劉邦實在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睡了。後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有人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的孩子。”有人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的孩子是白帝的兒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我就是為這個哭啊。”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後面的人趕上了劉邦,把剛才的事告訴了劉邦,劉邦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經過這件事後,那些追隨他的人也漸漸地畏懼他了。

  :從善如流

  有人上書報告楚王韓信謀反作亂,劉邦向左右大臣詢問對策,大臣們都爭著想去征討。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策,假裝去遊覽雲夢澤,在陳縣召見諸侯,楚王韓信來迎接,就趁機將他拘捕。一個叫田肯的人前來祝賀,趁機便勸說劉邦道:“陛下抓住了韓信,又在關中建都。秦地是形勢險要之地,周圍有山河環繞,與關東有千里長的疆界被山河阻隔。如果關東擁有百萬軍隊,那麼秦地只需兵力兩萬就可以抵擋住。秦地地勢這樣有利,如果對諸侯用兵,就好像從高屋的簷角往下流水一樣,居高臨下,勢不可當。齊地也是險要之地,東有琅邪、即墨的富饒,南有泰山的險固,西有黃河的天險,北有渤海之利。土地縱橫兩千裡,與諸侯的疆界被山水阻隔,如果諸侯擁有百萬軍隊,那麼齊地只需二十萬就可以抵擋住。所以說,齊地可以和秦地並稱東秦和西秦。如果不是陛下的嫡親子弟,就沒有人可以派去做齊王。”劉邦聽後很讚賞他的說法,就賞給他黃金五百斤。

  不久,劉邦封韓信為淮陰侯,把他原來的封地分為兩個侯國。又封皇子劉肥為齊王,統轄七十多座城,老百姓凡是能說齊國話的都屬於齊國。劉邦接著評定功績,進行封賞,與各列侯剖開刻有封侯字樣的符節,一半留在朝廷,一半交給受封者,以作為憑證。

  :子產相鄭

  子產是鄭成公的小兒子,他為人仁慈、忠誠老實,深受人們的尊敬。鄭簡公時,國相子駟想立自己為國君,公子子孔知道後,就派人殺死了子駟,自己做了國相。子孔後來又想自立為國君。子產知道後就對他說:“你怎麼這麼糊塗啊,子駟自立是不行的,所以你殺了他,今天你又仿效他,說不定別人又會來殺你。這樣下去,內亂哪天才會平息啊?”於是子孔聽從了子產的建議,仍然做鄭簡公的國相。但是,簡公對國相子孔專攬大權很憤慨,於是他就殺死了子孔,讓子產做了上卿。

  吳國曾派延陵季子出使鄭國。延陵季子到鄭國後,與子產一見如故,他語重心長地對子產說:“你們鄭國執政的人行為放縱,災難快要降臨了,大權將來一定會落到你手中。如果你當政,希望你能夠按禮儀治國;不然的話,鄭國將會慘敗。”子產厚待了季子,並按照他的建議小心行事。後來果然像延陵季子警告的那樣,鄭國的各位公子因爭寵而互相殘殺,接著,有人又想殺死子產。有個公子說:“子產是仁愛之人,鄭國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為子產,千萬不要殺死他!”公子們這才罷手。

  子產曾經跟從鄭簡公會盟諸侯,他多次對外宣揚為政要秉從仁義道德,贏得了各國的尊重。公元前496年,子產逝世。鄭人都為他哭泣,如同失掉自己的親人一樣悲傷。孔子聽到子產死去,悲哭道:“子產仁愛的品格,真有古代遺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