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史記故事

  《史記》記載了從神農氏到漢朝的興衰成敗和各個朝代的著名人物的故事。那你知道zz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zz,歡迎大家閱讀。

  

  趙朔是趙盾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並於晉景公在位期間擔任了。趙朔娶了先君晉成公的姐姐為夫人,與晉氏宗族聯姻,但趙氏宗族在晉國的地位與影響力已不及趙盾在的時候了。

  當初,趙盾在世的時候曾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先祖叔帶在他的面前雙手撐腰、痛哭流涕,十分的悲傷;但過了一會兒,叔帶卻破涕為笑,手舞足蹈地唱起歌來。醒來後,趙盾感到大惑不解,就找了個占卜者對夢做了占卜,結果是先凶後吉。卜者告訴他說:“這個夢凶險無比,不是您而是你的兒子要遭殃,然而這也是您引起的。到您孫子時,趙氏宗族將會衰落。”

  屠岸賈是靈公的寵臣,深受靈公恩遇,他對靈公也是非常忠心。到晉景公在位時,屠岸賈已經當了司寇,但他對殺害靈公的趙氏一族始終懷恨在心,一心想找個機會報復,以解心頭之恨。到了公元前597年,屠岸賈見到自己位高權重,在朝廷上能夠做到一呼百應,就開始了他的復仇行動。他認為想要復仇首先要得到軍方支援,就向們挑唆說:“各位,先君靈公當年遇害的時候,趙盾雖然不知情,但他仍舊是罪魁禍首。作為臣下,趙盾犯上弒君,而他的後人卻在朝為官,這如何能夠懲戒犯罪的人?所以,我請求諸位和我一同誅滅趙氏,以告慰靈公的在天之靈。”們也是個個是非不分,對他言聽計從,回答說:“是!是!趙氏一族弒君作亂,擾亂朝綱,確實該殺!”大夫韓厥堅決反對他的提議,但由於自己勢單力薄,韓厥無法阻止事件升級,他只好勸趙朔趕快逃走。趙朔不肯逃走,拜託韓厥要幫助趙氏後人;韓厥答應了他,從此便以身體有病為託詞,不再參與朝政。屠岸賈沒有請示景公,擅自帶領們對趙氏宗族發動進攻,一時間,趙氏家族內血流成河,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人被殺害,趙氏被滅族。

  這場災難降臨時,趙朔的妻子已經懷孕。因為她是先君的姐姐、景公的姑姑,走投無路之下,逃進了國君的宮中避難。過了些時日,趙朔的妻子在皇宮裡產下一個男嬰。屠岸賈想要把趙氏家族趕盡殺絕,得知此事後大吃一驚,隨即帶兵入宮搜殺。趙妻趕緊抱著孩子躲了起來,祈禱說:“孩子啊,求求你不要出聲。你要是哭號,趙氏就會滅種;你要是不哭,趙氏血脈就會保全啊。”孩子沒有發出任何動靜,母子平安度過此劫。公孫杵臼是趙朔的門客,程嬰是趙朔生前的朋友,兩人共同擔負起了保護、撫養趙氏孤兒的重任。為了擺脫仇家搜殺,轉移視線,二人帶上別人家的男嬰藏匿在山中,並計劃好由程嬰出面密告假訊息。屠岸賈得到訊息後,便又氣勢洶洶帶兵追到山上進行搜查,一草一木也不放過,找到了公孫杵臼與假扮的趙氏孤兒,認為這下終於可以將趙氏斬草除根了。為了保全真正的趙氏血脈,公孫杵臼與假扮的趙氏孤兒因此獻身了。計劃成功實施後,程嬰帶著真正的趙氏孤兒隱居於山中,並給他取名為武。

  趙氏孤兒故事簡介

  “趙氏孤兒”的故事出自《史記·趙世家》:晉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司寇屠岸賈要以追究靈公被殺的責任為由滅掉趙氏家族,韓厥反對。“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這句話很重要,附上原文,後面具體分析。***趙朔是趙盾的兒子,後三者是趙盾同父異母的兄弟。趙嬰齊,《左傳》為趙嬰,除引用原文外,本文采納《左傳》上的名字。

  趙朔的妻子是“成公姐”,她帶著遺腹子跑到宮裡躲起來。趙朔的兩個門客程嬰和公孫杵臼商量,“謀取他人嬰兒”***後人添油加醋,改為程嬰的兒子***。程嬰出首,說這是趙氏孤兒,杵臼及嬰兒被殺。程嬰帶著真正的趙氏孤兒躲起來。

  十五年之後,景公病,有人說這是枉死的功臣作祟。韓厥藉機說服景公讓趙武***即趙氏孤兒***繼承趙家的家產等。趙武將屠岸賈滅族。待趙武成人,程嬰自殺。好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成功復仇、忠臣義士,全都有了。

  “趙氏孤兒”的故事被元代人寫成了雜劇,被明人馮夢龍寫進了《東周列國志》,被今人拍成了電影 ***葛優主演程嬰***。其基本情節來源於史料,來源於司馬遷偉大的《史記》。令人痛心的是,司馬遷編劇的“趙氏孤兒”故事純屬無稽之談。

  《左傳》如此說:趙朔的妻子莊姬與丈夫的叔叔趙嬰通姦,趙同、趙括將趙嬰驅逐到齊國去。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莊姬向景公誣告趙同、趙括造反。兩位重量級人物中軍將欒書和下軍將?錡出來證實。趙同、趙括在?之戰等場合中蠻橫自大,得罪眾卿。趙同、趙括被殺,趙武隨母親養於宮中。新中軍將韓厥勸說景公立趙武為趙氏後。莊姬是通姦敗露後打擊報復造成大亂的始作俑者。時隔不久,齊國的淫後聲孟子向她學習;同在晉國,欒盈的母親欒祁因效仿莊姬導致兒子一家被滅族。

  《史記》與《左傳》的記載差別太大,時間對不上號。查《史記·韓世家》,所載韓厥二事與《趙世家》所載相合。然而《晉世家》卻記載:景公十七年,殺趙同、趙括並滅族;因為韓厥的勸說,趙武被立為趙氏的繼承人。這二事與 《左傳》合。在《國語》中,韓厥說:“昔者我畜於趙氏,趙孟姬之饞,吾能違兵。”***《晉語六》***因為與《史記·晉世家》和《國語》相印證,《左傳》記載的真實性不可置疑。

  如此一來,有兩種可能。若《趙世家》所載的時間有誤,司馬遷將景公十七年誤為三年,意味著《趙世家》與《左傳》說的是一回事。然而,有證據表明趙朔在十七年已死,趙武的年齡也不合。王伯虎在《趙武出生之年考辨》一文中考證,趙武生於晉景公九年***前591年***,到景公十七年已八週歲。怎可能是未出生的遺腹子呢?此年齡未必精準,但八九不離十,與實際年齡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司馬遷所言為虛。

  第二種情況,若《趙世家》所載的時間無誤,那麼《趙世家》和《左傳》記載的是兩個事。明人王樵持此說。此說的最大硬傷在於趙同、趙括分別於景公三年和十七年死了兩次,怎麼可能?史料證實二人死於景公三年。亓思人斷句為:“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下宮之難”發生原因新探》***此斷句非常生硬。

  當時,晉國的執政六卿是荀林父、先鄃、士會、?克、趙朔、欒書。哪個是等閒角色?居然輪到屠岸賈攬權?這位司寇屠岸賈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人,除了《史記》在趙氏孤兒故事中,其它史料沒有記錄。之前趙盾已讓嫡,趙括是趙氏的族長。趙同、趙括、趙嬰三兄弟殺趙朔並滅族的動機是什麼?屠岸賈在景公沒有表態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威脅或者利誘這三位很有個性且掌握兵權的大夫?

  再說司馬遷版 “下宮之難”的其它毛病。“下宮”之詞出於 《史記·趙世家》,《左傳》不載,“下宮之難”是司馬遷版專有。莊姬是“成公姐”不對,應當是“景公姐”。他人已有考證,此處不重複。程嬰既然是趙朔的友人,他為何說要報答趙盾呢?一個非常明顯的疑問在於:屠岸賈既然要追究殺靈公的責任,怎麼可能放過真正的凶手趙穿的後人?此外,趙武的年齡也不對。

  通過以上分析,《史記》所載晉景公三年的 “下宮之難”純屬無稽之談。司馬遷的寫作不僅沒有其它史料佐證,而且內部不自洽,不能自圓其說。大概是參考趙國的穢史和村人野夫的閒談,發揮天馬行動的想象力,編造而成。這就是所謂的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