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考古最新發現古墓

  在山西考古的過程中,考古隊員的收穫巨大。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之出土文物

  經過一個多月的發掘,太谷桑梓村南畛墓地,共清理墓葬13座。其中金元時期墓葬3座,明清墓葬10座。出土器物有陶棺、陶罐、黑釉瓷罐、白釉瓷罐、燈盞、銅錢、符瓦等。金元時期墓葬均為磚室墓,其中一座墓室平面為六邊形,除甬道外,各邊均有一壁龕,墓壁殘留少許壁畫,屬仿木斗拱結構。

  武鄉西城墓地已清理墓葬40座。隨葬品基本組合為符磚、符瓦、瓷罐、銅錢。出土的銅錢多為“政和通寶”和“嘉慶通寶”。該墓地內的墓葬成組成排分佈規律明顯,為了解明清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案例。

  襄垣東北陽墓地,已在墓地的北區清理墓葬共30座,其中元代墓葬3座,清代墓葬27座。元代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洞墓,出土陶質玉壺春瓶、瓷盞、鐵牛等遺物。初步推斷該墓地為一處元代、清代時期的家族墓地。

  高平西李門遺址,屬於太焦高鐵跨陵侯高速公路大橋經過區域,發掘面積約800平方米。目前發現東周至明清墓葬19座,陶窯1座,漢代遺址1處。並在澤州黃石墓地搶救發掘了1座元代壁畫墓和5座明清時期家族墓。

  之發掘現場

  4月7日,記者來到太焦客運專線工程建設沿線的高平西李門遺址發掘現場,只見十幾位工人正推車運土,而考古人員正在一座東周墓穴中仔細清理著出土文物。3月初,根據勘探結果,省考古研究所牽頭、市縣配合組建了4支考古隊,分赴太焦高鐵建設沿線的太谷、武鄉、襄垣、高平,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截至發稿時,已搶救性發掘了東周至清古墓葬約110座。

  據介紹,勘探工作是2016年12月底從太谷開始進行。由於時間緊、責任重,春節一過,省文物勘測中心即組建了數支勘探隊伍在鐵路沿線各文物點同時進場工作,已完成勘探面積170萬平方米,發現不同時期古遺址3處,古墓葬數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