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有效的提升學習興趣

  一個學生成績的好壞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本身對於學習的興趣,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有多重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提升學習興趣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提升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關心愛護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的建立和發展,必須以師生相互認知和了解為基礎,瞭解和認識學生,是教師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實表明,對學生了如指掌,是教師施教成功、與學生和諧相處的基本條件之一。學生對教師的認識和了解,則往往是學生對教師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學生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同時帶有較強的“親師性”。如果他們比較喜歡哪個老師,他們就會比較喜歡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目,會花力氣、花功夫去學,成績自然就比較好,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教師,那麼他們就會不喜歡學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甚至產生消極牴觸的心理,成績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不能靠一時的“做秀”是來打動學生,要真正的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真心交流,用真誠贏得學生。把自己塑造成學生心目中一個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同時,對於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在批評的時候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要在不傷他們自尊心,不侮辱他們人格的同時,讓他們從內心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是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師生才能關係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會真正的從心裡接納你,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體驗可以使人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人們從事任何的活動,都有一種要達到目的的願望,當活動取得成功,願望達到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心理上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產生一種追求,想繼續取得成功的需要,產生了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學習也是如此,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習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幫助他取得一點成績,並給以鼓勵和支援,使他轉苦為樂,這就會造成他們學習轉變的開始。

  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的好與壞將會影響到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評價得好,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思路,有利於更好的掌握下一知識;評價不得體,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失去信心,對於積極性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直接的否定評價,應採取得體、鼓勵性的評價。學生答題正確時,要加以鼓勵,如“你真棒”“very good”;出現錯誤時,應給予指導;思維受阻時,應善於啟發誘導,如“你思維很敏捷,再想一想?能否說得更完美些。”“很好!你有動腦筋,下次再接再厲”“大家起來幫助他。”等。促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之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法國的雕塑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的“美是到處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從一個方面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等,這種評價方法不能真實地反映每一個學生的真實情況,而是應該針對學生個體的不同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當學生有達到目標時,教師應當不吝嗇表揚,在不同的場合給予鼓勵和讚賞;對於沒有達到預定目標的學生,我們應該幫助其分析原因,如一張考卷;我們可以根據上面的失分情況,幫助其分析哪些是他不應該失分的題,哪些是他由於知識掌握缺漏造成的失分,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其重新建立自信心。同時,對於考試成績沒有達標的同學,我們可以採用“借貸”制,比如:某個學生的目標是定80分,結果只考了79分,那麼我們可以先“貸”給他1分,但是要求他在下一次考試的時候,除了要達到80分的目標外,還要“還”上1分,這樣即讓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讓他們有了更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

  三、增強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比較呆板,黑板加粉筆,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的地位消極被動,教學氛圍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片、模型、投影、幻燈、錄影、多媒體課件等來豐富課堂教學。如,在講授甲午中日海戰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甲午中日海戰的錄影,這樣就使學生對這場戰爭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在講到為什麼中國會失敗時,再讓學生觀看擷取的有關的錄影片段後讓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能夠更直觀地向學生呈現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材料,激發學生的想象,變抽象為具體,從而使教學活動教得生動、學得活潑、練得紮實。

  學習興趣的作用

  第一,對未來活動的準備作用。例如,對於一名中學生來說,對化學感興趣,就可能激勵他積累各種化學知識,研究各種化學現象,為將來研究和從事化學方面的工作打基礎,做準備。

  第二,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興趣是一種具有濃厚情感的志趣活動,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得知識,並創造性地完成當前的活動。美國著名華人學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經深有感觸地說:“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換句話說,也就是有沒有事業心,這不能有任何強迫。……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我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實驗室裡,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所要探索的東西。”正是興趣和事業心推動了丁教授所從事的科研工作,並使他獲得巨大的成功。

  第三,對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促進作用。興趣會促使人深入鑽研、創造性的工作和學習。就中學生來說,對一門課程感興趣,會促使他刻苦鑽研,並且進行創造性的思維,不僅會使他的學習成績大大提高,而且會大大地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由此可知,人的興趣不僅是在學習、活動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且又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開放,知識得以豐富,眼界得到開闊,並會使人善於適應環境,對生活充滿熱情。興趣確實對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起巨大作用。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

  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興趣古代也指興致,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例如,一些體育迷,一談起體育便會津津樂道,一遇到體育比賽便想一睹為快,對電視中的體育節目特別迷戀,這就是對體育有興趣。一些老京劇票友們,總喜歡談京劇、看京劇,一遇京劇就來勁,這就是對京劇有興趣。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俗話說“打鑼賣糖,各愛各行”,就是說人們的興趣是多種多樣、各有特色的。在實踐活動中,興趣能使人們工作或學習目標明確,積極主動,從而能自覺克服各種艱難困苦,獲取工作的最大成就,並能在活動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的愉悅。

  古代人們對興致有很具體深入的認識,認為興致是由愛好、喜歡而產生的愉快情緒。唐杜甫《西枝村尋置草堂地》詩之二:“從來支許遊,興趣江湖迥。”《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大觥連飲,興趣愈高。”興趣也包括情韻;情趣。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張志和》:“自撰漁歌,便復畫之,興趣高遠,人不能及。”

  一個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對各種現象和問題會產生驚異感。在學習過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會達到對所學知識迷戀不捨的地步;在學習後,他會產生滿足感,覺得書是他的良師益友,自己從中受到了啟迪,並由此產生歡快、愜意的心情,所以,學習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

  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鑽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從對學習的促進來說,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原因;從由於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所以,學習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又是學習的結果。

  古人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

1.怎樣培養學習興趣

2.培養學習興趣的方法

3.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幾種方法

4.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5.提高歷史學習興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