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的種植方法

  苜蓿草又名幸運草、四葉草,是一種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葉子,葉形呈心形狀,葉心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苜蓿草種植方法方面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種植前介紹

  苜蓿草種子細小,苜蓿草種植前要細緻整地。首先要進行深耕,清除樹樁、建築垃圾、草根等雜物。庭院的草坪建植常常是在建築完工後進行的。因此,場地有水泥、沙石、灰漿、磚頭、瓦塊、裝飾材料的廢棄物等,這些雜物必須清除,並用園土回填。其次要進行土壤處理, 消滅雜草。經過深耕清理後,草根和營養繁殖體大部分已除去,但是雜草種子和部分營養體還在土內,條件適宜時,雜草種子又會萌發,對草坪形成危害。

  苜蓿草種植

  苜蓿草種植可在春天或者秋天進行,春季在3月下旬,秋季在9月中旬。南方以秋播為主 ,北方以春播為主。夏季亦可播種,但播後必須保證表土溼潤或用覆蓋物覆蓋遮蔭。每克苜蓿草有1 400~2 000粒種子,理論上說,每平方釐米土壤內有1粒種子,即可滿足成坪的需要。實際播種量比理論播種量要大。

  苜蓿草種植時按地塊面積和確定的播種量等分種子,將種子與乾土或細河沙混勻,人工進行撒播。若是大面積建植草坪,可用旋風式播種機撒播。苜蓿草的播種深度為1~1.5cm,種子撒入坪床後,可用草坪耙將種子耙入土中,也可用沃土或基質覆蓋1cm。

  成坪前管理

  苜蓿草種植好後,苗期生長緩慢,草坪建成以前的管理至關重要。種子播入坪床後,若預先安裝有噴灌系統,可進行噴灌。沒有噴灌系統的,可採用自制的噴頭,人工噴灑澆灌。每天早晨或傍晚 進行噴灑,始終使坪床表面保持溼潤直至出苗。出苗後可減少噴水次數,但仍需精心管理。苗期管理約30~50d,期間除注意澆水使坪床保持溼潤外,還要隨時清除雜草,主要是人工拔除,防止雜草危害 。

  成坪後管理

  苜蓿草坪建成後,由於其侵佔性強,不需要進行中耕除草。由於固氮根瘤菌能吸收空氣中 的氮素,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形態。因此,施肥以磷鉀肥為主,不施或少施氮肥。在生長旺季和越冬時,要供給充足的水分,以保證旺盛生長和安全越冬。盛夏前可 進行一次刈割,並澆足水,使植株保持綠色。越冬前再刈割一次,澆足冬水。這樣來年返青時,坪面上才會無枯黃的枝葉。

  紫花苜蓿的生物學特性

  紫花苜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乾草產量居多種豆科牧草之冠,且營養成分完全,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十種以上的維生素。紫花苜蓿主根很長,一般可伸入土中3—5米以下,最深可達10米左右。側根發達,莖多直立、光滑,高60—100cm,葉為三小葉組成,倒卵圓形,葉柄長而光滑,托葉很大。花紫色,總狀花序,種子腎形,千粒重1.5—2.5g,播種後二三年達到生長高峰,壽命可維持10—20年,甚至40年。

  性喜溫暖半溼潤氣候,非常抗旱,不耐水漬,抗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PH6.5—8.5的富於鈣質的攘土或砂壤土最為適宜。在貧瘠土壤宜施入適量廄肥和磷肥做底肥以利根瘤形成。

  紫花苜蓿的種植方法

  1、選地: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中性或微鹼性沙壤土。PH值差異大時,應人為調整到適宜的PH值***PH7—8***。

  2、整地:種草地全耕,耕深30cm,碎土、挖平、開墒,墒間溝深20cm。田地四周開挖排水溝,溝深40cm。

  3、種子處理:將根瘤菌按種子用量的1%加水製成菌液灑到種子上,加鈣、鎂、磷肥或細乾土充分攪拌均勻即可。

  4、播種

  播種期:一年四季均可以播種

  播種量:1—1.2Kg/畝。

  播種方法:開墒拉線條播,墒寬1.5m,行距20cm,播幅5cm,每墒播6行,播後鎮壓。

  5、田間管理:苗期精細管理,人工拔除雜害草,並開展中耕除草,每次刈割後應立即進行中耕除草。

  6、施肥:底肥每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鈣鎂磷50公斤,一次施完。追肥每次每次刈割後根據土壤肥力情況,灌溉後撒施。

  7、灌溉與排水:晴天播種後立即灌溉,但水不能漫過墒面,出苗後灌溉可漫墒。雨季則應充分利用墒間溝和田地四周的排水溝排澇,避免造成弱苗或死苗。

  8、利用:播種後40天左右,作第一次除雜性刈割,留茬5cm左右;當牧草長至初花期時刈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