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木香的作用與功效

  木香是菊科植物雲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稱。是菊科植物木香的乾燥根。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臨床應用:為治療腹痛、瀉痢的常用藥。

  1、用於治療腹痛。由於能行腸胃滯氣,所以消化不良或蟲積等所致的腹滿脹痛,均可應用。對消化不良,可用木香醒脾開胃止痛。有食積,嘔吐、下瀉者,配山楂、麥芽、陳皮等,方如木香順氣丸。如腹痛由蟲積所致,則在驅蟲方劑內加入木香一味,對減輕腹痛有幫助。

  2、用於治療痢疾洩瀉,對兼有裡急後重、腹部脹悶者更適宜。一般認為煨用較好,但不經煨用者也有效。如屬下痢赤白、裡急後重***如細菌性痢疾***,常配川連,如香連丸***成藥***,或在治痢方劑內加入木香1.5~3g能加強止痛止瀉作用。如屬洩清稀、腹痛腸鳴***如急性腸炎***,可配蒼朮、厚朴、茯苓、木瓜、黃芩等。有人用木香配蟬蛻、防風、秦艽等治溼疹,取其祛溼作用。

  此外,在補劑中加木香能醒脾胃,有助於補藥的吸收,同時能減輕補藥的膩滯,故歸脾湯等木香與補益藥同用。

  使用注意:1、內用燥熱者不宜用木香。陰虛血熱者一般忌用,必需應用時應與益氣滋陰藥同用,以緩和其辛燥之性。

  2、木香入補宜後下煎服。行氣導滯,止痛止瀉以磨競較好***原粉劑作用較大***。

  木香功效:

  行氣滯宜生用,止瀉痢宜煨用。芳香不宜久煎。

  1、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常配砂仁、陳皮同用。

  2、用於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可配川楝、枳殼同用。

  3、健脾消滯。可調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可配人蔘、白朮、砂仁、半夏、附子、赤茯芩等同用。

  木香食療作用

  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大腸經,芳香行散,可升可降。

  1、行氣止痛,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2、理氣疏肝,用於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

  3、健脾消滯,可調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裡急後重。

  本品辛溫香散,能升能降,通理三焦之氣,尤其善行胃腸之氣而止痛,兼有健脾消食之功,凡脾胃大腸氣滯所致諸證均為常用之品。

  木香知識介紹

  木香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雲木香生產於我國雲南麗江地區;川木香主產於四川安縣、阿壩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廣木香過去曾由印度、緬甸等地經廣州進口,故稱“廣木香”。秋、冬二季採挖,除去泥沙及鬚根,切段,縱剖成瓣,乾燥後撞去粗皮。以香氣濃郁者為佳。生用或煨用。

  木香根圓柱形、半圓柱形,長5至15釐米,直徑0.5至5.5釐米。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栓皮大多已除去,有明顯縱溝及根痕,質堅實、體重、不易折斷,斷面灰黃色,散有深褐色油室小點,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老根中央多枯朽,氣芳香濃烈而特異,味苦辛。以堅實、 條均、香氣濃,油性大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