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成功之道

  談到網際網路企業,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提蘋果公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論蘋果產品的成功之道:

  在歷經三月才斷斷續續讀完《斯蒂夫喬布斯傳》之後,我對於蘋果的認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我對於蘋果的所有產品只有貴、不通用、沒有價效比這些印象,而現在我也發現了喬布斯和其團隊對於其蘋果產品的設計和理念是如此的獨特和強大,雖然價格不菲,但是卻有著與價格相匹配的工業藝術美和獨特的文化。

  其實我不是真正的蘋果粉,我沒有iphone,沒有ipad,沒有Mac book,也沒有ipod。但是我卻對蘋果產品十分欣賞。而且不可否認的是,現今蘋果文化已經風靡全球,iphone,ipad分別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面佔據半壁江山。Iphone在全球智慧機的市場幾乎佔據了大約五分之一的份額,ipad在全球佔據了超過五成的份額,而在中國市場已經超過了七成,獨佔鰲頭。

  為什麼蘋果的產品會在2008年之後能有如此瘋狂的銷售,對傳統的手機市場和新興的平板市場幾乎是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而且其之後的產品也是越來越受歡迎,未發售已預訂到半年之後。在蘋果店前熬夜排隊是一些有蘋果店城市的一道風景。而iphone 的橫空出世更是讓人驚呼“耶穌手機”。而ipad的釋出更是改變了原本以PDA佔據市場的場面,以手指觸控螢幕體驗迅速代替了PDA的手寫筆,這種新的操作體驗盤活了平板的市場,平板電腦不再只是商務的代名詞,而是成為了一個新的娛樂終端與手機,筆記本佔據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實在蘋果iphone 和ipad發售同時,許多消費類電子廠商摩托羅拉三星索尼HTC也研製發售了自己對應的智慧手機和觸控平板,但是上市的銷售情況都很一般,只有在其硬體水平要高於同時期的蘋果產品時,才會有這還不錯的銷量。但是一旦搭配新硬體甚至軟體的新蘋果產品釋出之後,立刻就打敗了稍微早些釋出的其他廠商的產品。其他的消費類電子廠商的為了奪取蘋果所佔據的市場份額,只有價格戰和高效能硬體打出的高性價比才能與蘋果的產品抗衡。但是仍然不能動搖人們對於蘋果的瘋狂追求和喜愛。

  為什麼蘋果公司能夠在全球掀起一陣又一陣的搶購熱潮?為什麼同樣的功能的手機和平板蘋果的售價從來沒有低於4500,卻仍供不應求?我認為,蘋果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有著他獨特的魅力而使之推出的產品經久不衰。

  首先對於其外殼,蘋果的設計是追求極致的完美和簡約的風格,在設計上大膽且別具一格,在iphone生產之前,塑料外殼已經是當時的主流,輕和薄是當時手機的主題,高階的商務機更是以黑莓為代表流行全鍵盤。而從iphone3開始大膽的採用了金屬外殼,並直接捨去了鍵盤的設計,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塊鋼化玻璃保護的觸控式螢幕,整個手機正面只有一個返回鍵,相對於市場上以9位鍵和全鍵盤手機來說真的是十分的簡潔,用鋼化玻璃和金屬機身雖然是重量增加了,但是卻十分有質感。而iphone4出來之後,iphone的簡約之美是更進一步,改去了iphone3背部的彎機身而採用了平面機身,螢幕擴大,銀白金屬支撐架移動到側面,這樣從正面來看無論是白色iphone4還是黑色iphone4都顯得更加的簡潔,而黑色iphone4更是當螢幕暗下來之後隱藏於黑色機身之中,更加因為簡約而顯得高貴。背部仍然是拋光的銀白色蘋果logo。其採用的內建電池和自行拆卸的難度也使得iphone本身有著充足的神祕感,這都源於喬布斯的習慣,他從麥金塔電腦開始就有著非常強烈的保留慾望。除了iphone,ipad還有Mac電腦都有著其他同類產品不能比擬的工業藝術美,並且一切產品從簡設計,蘋果的鍵盤,滑鼠機箱印象都設計的精簡且小型,從而其顯示效果出眾的顯示器是其最為重點的部分。蘋果的產品無論手機平板還是筆記本或電腦,都幾乎用銀白色或者白色,這使得蘋果的產品十分的耀眼和高貴。

  其次,蘋果的所有產品不僅硬體為自行設計和開發,連軟體也是完全自行開發一家獨大且與其他所有機型都不相容。為iphone 和ipad設計的iOS系統,為Mac設計的mac os,都不像是Android和Windows在智慧手機和其他個人電腦上面應用普及且相容,這帶來的後果是因為其作業系統的不開放,所有的軟體都需要其自行開發,所以可以看到iphone和Mac的軟體在剛開始時數量很少,只是後來蘋果公佈了一部分iOS的程式碼,才有著一些專門的為iOS開發應用軟體的公司,但是其開發的軟體必須經過蘋果公司的稽核並且只能在App store銷售,但是蘋果軟體無論付費還是不付費許多的軟體在釋出以後都成為了經典,甚至移植到android平臺。與其對應的是谷歌的Android作業系統是完全開源的,所有的開發程式碼都在網上公佈,所以全球有著無數的android開發者,每天都有著成百上千的應用軟體在網上公佈,但是因為其釋出渠道的不統一和沒有稽核,所以android的軟體質量整體的參差不齊,讓使用者有著很複雜的應用體驗,而蘋果在這方面做的是非常的好,嚴格的稽核標準和統一的釋出渠道讓他的產品給使用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印象,享受的是蘋果產品的良好服務和全方位純蘋果文化的體驗。

  其次蘋果直營店也是讓許多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統一的店面,巨大的蘋果logo,還有全透明的店面,白色的商品展示桌,簡潔室內設計和擺設,最大限度的把蘋果的產品凸顯為這個空間內最閃耀的部分,這些都給進入店的顧客帶來的全新的感受,這無疑是其他廠商的店面達不到的效果。

  總而言之,與其說蘋果的產品成功,更應該說是一種蘋果文化的成功,無論是其產品還是店面,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帶著完全蘋果式的設計理念和特點,彰顯的是蘋果文化的魅力,給其使用者一種最為純正的體驗。其實蘋果做的最好的應該是使用者體驗上面,iphone和ipad首先採用手指操作和多點觸控,滑動形式的操作介面,這對使用者無非是非常具有衝擊力的設計。其次,蘋果外形設計在所有的同類產品中都特點明顯,能夠一眼認出來,並且使用感非常好,再一個其高質量的軟體應用也使得使用者給蘋果產品的印象給滿分。這些就是,完美的使用者體驗。

  蘋果風靡全球的成功之道

  自從蘋果推出了應用軟體商店模式以及引領智慧終端標準的iPhone及iPad後,蘋果就成為媒體新寵,熱度不減,蘋果現象也早已成為商界傳奇。那麼,究竟是什麼祕訣讓這公司成為行業巨擎、改變世界的呢?下面,就讓我們從一種全新的視角來拆解,認真分析一下這一枚神奇的蘋果究竟如何走上了履峰之路。

  一、蘋果核——永不停滯的創新精神

  創新和創意是蘋果的代名詞。在蘋果公司,設計師們對每一項新的設計都要拿出10個完全不同的模擬方案,從中挑選出三個,最終決定出一個最優秀的設計方案。還要求這些方案都要有充足的創新空間,保持蘋果的“新鮮度”。

  “蘋果成功的祕密在於把最好的軟體裝在最好的硬體裡”。蘋果公司始終堅持精簡產品線,讓公司將少量的東西做精做好,這成就了iMac、iPod、iPhone、iPad等產品的全球風靡,讓公司獲得了關鍵性的成功,使得蘋果在使用者中的口碑一直保持領先。蘋果的產品從單點突破,不斷擴充套件功能、優化體驗從而提高客戶感知、增強使用者粘性。在一次次微創新的過程中,蘋果牢牢把握使用者需求,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在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中,“微創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蘋果皮——令人驚歎的產品美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審美情趣可以引發積極態度,甚至會讓使用者對機器產生情感。在這方面,蘋果一直以其極簡的設計理念以及唯美的產品美學讓使用者發出由衷的讚歎。顯然iPhone 4 和 4S 已經成為了工業設計的典範。《喬布斯傳》說:“他沒有直接發明很多東西,但是他用大師級的手法把理念、藝術和科技融合在一起。”蘋果的產品總是體現出一種令人驚歎的設計美學。

  三、蘋果味——人性為本的產品體驗

  Apple不是一家純粹強調技術領先的科技公司,而是一個懂得如何將技術和人文科學完美結合的頂尖高手。多年來,它始終用“Think Different”的思考方式,創造了許多易於使用並充滿樂趣的頂尖產品。蘋果致力於用最少的資源,達到最佳的效果。另外,蘋果產品簡潔的美學觀符合最基本的的操控體驗,新奇好玩、潮流時尚、與眾不同則滿足了消費者在產品功能性、心理情感上的需求,使蘋果帶來了可感知的消費者利益完成品牌形象塑造。

  四、蘋果樹——玲瓏多彩的產品陣列

  從i系列到Mac系列,從硬體到軟體,蘋果正在通過構建產品體系來引領整個網際網路產品的發展。近幾年,蘋果用 iPhone重建了手機領域的認知,用iPad開創了平板電腦的先河。此外,蘋果早就在個人數字生活市場開始佈局,已涵蓋手機、計算機、平板電腦、數字音樂播放器和數字媒體發行等業務領域,覆蓋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使用環境和場景,佔領了大量使用者的時間和注意力份額。從這個角度來說,蘋果的產品陣列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蘋果林——高瞻遠矚的產業生態

  蘋果如何使平臺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第三方開發者?答案就是打造平臺和生態系統,這也是蘋果獨有的優勢。從本質來看,平臺是一套規則,規定了人們圍繞某種經濟機會進行互動的方式,蘋果幫助程式設計師尋找新的機會,通過開放平臺讓創新技術以可感知的方式表成全他人的同時成就了自己。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傳統的通道類行動通訊業務正在加速萎縮,在價值鏈中的佔比逐漸下降,推動移動業務價值鏈的中心向內容和應用層面轉移,業務/應用平臺成為產業運作的核心環節。正是認識到這一點,蘋果公司才著力打造其App Store。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App Store模式多樣,發展迅猛, 成為了蘋果制勝之道的另一張王牌。App Store在為手機使用者帶來了便利的同時為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搭建了一個贏利的平臺,一個健康發展的產業生態。

  六、蘋果標——令人著迷的品牌文化

  如果說消費者在購買一款新產品時考慮更多的是產品功能性屬性,那麼當產品有一定知名度後,消費者再購買時會考慮品牌感知、美譽度等外在屬性。蘋果通過產品內、外在屬性的整合提煉成品牌價值。從品牌管理角度來說,產品屬性是初級階段,而品牌形象是高階階段,是企業真正的競爭壁壘。蘋果獨特的品牌文化從內部看,員工擁有高智慧和高滿意度;從外部看,蘋果正在演變為時尚文化的一部分。蘋果正是數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堅持,才積澱起了獨特的品牌魅力和文化感染力。

  七、蘋果道——難以企及的經營智慧

  佛教中,"智"和"慧"是有很大不同的。智是“急中生智”,慧是“定能生慧”。智是做加法得來的,是通過努力、情急之下的反應,是知道什麼是該做的;慧是通過做減法去除真相表面的東西,看到實物本來呈現的樣子。蘋果的智體現在適時推出革命性產品iPhone和iPad,而蘋果的慧則體現在堅守產品底線,不做廉價版蘋果。雖然居高不下的價格一直為外界所詬病。但殊不知蘋果正是利用這種策略成功的招攬了大批高階使用者,同時也通過價格壁壘有效地區分出了低端市場。

  八、蘋果魂——改變世界的人與夢想

  蘋果公司由前期脫離市場的技術創新到如今以人為本的多點創新。蘋果公司已經憑藉著一種綜合性的優勢,進行著自我蛻變。在原有市場獲得了穩定發展之後,不斷地對自己的版圖進行著合理化擴張,一直堅信著自己獨特的理念,在挫折中憑藉創新而起死回生,不斷地向前發展,造就了今日的成功。喬布斯那一句“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正在激勵著所有蘋果的員工和粉絲們不斷通過改變世界來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