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板板底怎麼修補

  滑雪板底受到外部力量擠壓後,石墨板底材料會整體和佈局變形,久而久之就變的不再平坦了,那麼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滑雪板板底的修補材料

  由於將修補材料加熱到融化,必然會改變分子結構,破壞分子鏈的長度,所以所有的修補材料都是 extruded***擠壓*** 材質,而非 sintered ***燒結***材質***補片例外***。另外,黑色的修補材質並不意味著其中含有石墨成份***graphite***,只不過是染成黑色的而已。不過,由於修補的面積一般而言都不大,所以其實也並不需要特別在意修補材料與原來板底材質有所不同。 Tognar 提供不同硬度及外觀的修補材料,而修補材料的硬度直接影響修補的效果及永續性。也就是說,像 repair candle 這種比較軟的修補材料比 repair ribbon磨損的快,你可能會需要重複進行修補工作。

  Tognar 所提供的修補材料有 ribbon、Techo stix、string、candle 及 copolymer 等,各有不同的修補方法。例如 ribbon 需要用專用熨斗加熱融化、Techo stix 需要像熱溶膠槍一樣的 pistol、string 則用像烙鐵或電焊筆一樣的 iron 工具進行修補,candle 則用火柴就可以 搞定。使用與板底材質硬度接近的修補材料來進行修補,當然比較理想。 當然也有例外的狀況,例如當刮痕就在板刃邊上時,建議使用的修補材料是最軟的 copolymer,因為它對金屬的附著能力較高。也因為較軟的修補材料於較淺的刮痕反而有較高的附著能力,所以修補時,可以考慮在較淺的刮痕處採用用較軟的修補材料,而較深的傷痕則改用永續性較高的硬質修補材料。 由於像 candle 這種軟質修補材料非常容易使用,所以在雪場進行修補時很方便。但也因為它磨損的比原底板材質快,所以對於較淺的 刮痕也許還好,但對於較深的刮痕,可能會因為需要重複的修補,而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 像 ribbon、string 或 ribbon 這些硬度較高的修補材料,進行修補時較費功夫,但永續性也較高,不會在短時間內就磨損。這些修補材料融化時比較濃稠,在使用時,不會像 candle 一樣具有流動性,所以需要其他的工具輔助將其壓入定位,但使用後也比比較耐。 如果刮痕已經深到見底,露出板底內的核心材質或玻璃纖維,這種狀況叫「core shot」,建議可用 copolymer***含有 PE 及類似橡膠的成 份***,以提供金屬或玻璃纖維材質所需的基礎附著力,再將其他修補材料覆蓋在其上。這些材料可以於 copolymer 結合,但對於金屬或玻璃纖維,則無法抓得那麼牢。 底板修補作業 - Drip***滴蠟***、Melt***熔化*** 或是 Epoxy***環氧樹脂貼上*** 不同的修補技術、材料及工具適用於不同的傷痕。較小的板底表面刮痕或暫時的修補,可用 candle 滴液方式修補;iron 或 pistol 用來將修補材料融入較深的刮痕中;更大的傷痕則可能需要 P-Tex 補丁來進行修復。 P-Tex 補丁是 sintered***燒結***材質***就是燒結補丁片***,以 epoxy***粘***在欲修補處,而不是用融化的方式來進行修補。

  二、滑雪板板底材料

  大家經常提到的擠壓板底、燒結板底、含有石墨材質的燒結板底等等,其實都說的是板底材料。板底的基本材料叫做P-TEX。根據其不同的生產方式,形成了今天的各種分類。

  P-Tex 最初是瑞士 IMS***Inter Montana Sport***公司為雪橇及滑雪板板底所生產的聚乙烯化合物***Poly-ethylene,PE 塑膠***材質產品名稱。 由於廣泛應用於各鍾滑雪產品上,所以時至今日,雖然其他公司也生產不同名稱的類似產品,但大家還是習慣地把板底材質通稱為 P-Tex。目前用於滑雪用具的 P-Tex 有兩種生產方式:擠壓成型法***Extruded***與高壓成型***Sintered***,就是所謂的擠壓板底和燒結板底。

  1.擠壓板底

  擠壓成型法是 1956 年開始應用於生產線,將低分子聚乙烯加熱到華氏 350 度***約攝氏 180 度***後,將它從所開好的模孔中加壓擠出形成所需 的形狀及厚度。這種製作過程所生產的產品,大量應用於一般休閒用滑雪裝置的底板。

  2.燒結板底

  高壓成型法則是在 1962 年研發出來,將高分子聚乙烯原料***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Powder,UHMwPE 粉狀顆粒***以高溫高壓的方式,壓成柱狀或餅狀原料塊,再通過銑床切削成所需的薄片。 Sintered***燒結***材質在抗磨損及抗震能力上比 Extruded***擠壓***材質強 20 - 25%,吸臘能力超過三倍,並具有極低的摩擦係數,所以比賽用的或者高效能的滑雪裝置,多用 Sintered***燒結***材質作為底板材料。 Electra base***1982年發明,石墨材料的燒結材質***則是在高壓成型過程中,加入 15% 的碳黑***carbon black,不是「黑炭」哦!***及石墨***graphite***以改善導電及導熱性。改善導熱性的目的在於讓高速滑雪時板底與雪面所產生的摩擦熱迅速透過整個雪板散發掉,以避免摩擦熱融化雪面,在板底產生具有吸盤效果的水膜,拖慢速度。改善導電性的目的則在於協助排除雪板與空氣及雪面摩擦產生的靜電,以避免雜質吸附於板底,造成不必要的阻力。由於含有石墨成份,所以 Electra base 的板底,幾乎都是黑色的。石墨的加入,在滑雪板上可以很明顯地透過較低的摩擦力得到較佳的滑行能力。溼度超過 40% 情況下,在低溫的雪上***-13℉ 或 -25℃***較一般底板改善 20%,在 23℉ 或 -5℃ 的雪上則有 15 - 20% 的改善。其他 Electra-spec、double-sint 及 triple-sint 之類的板底材質,則是將不同的或染色的 sintered 板子組合重新加熱而成,重點在於外觀的改善,而不在板底效能的提高。 P-TEX後面的標號,比如400,900,這些都代表著P-TEX材質的分子鏈的長度,標號越高,防割防劃能力越強,密度也可以做得更低***越輕***,吸收臘的永續性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