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成功案例

  電商行業依然存在機會,但是必須做好10年以上創業準備,還要有足夠多的錢去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李寧公司啟動電子商務前的狀態:

  2007年,林礪通過調查發現淘寶上銷售李寧產品的網店有1000多家,一年的銷售額超過5000多萬元。他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這些網店完全處於自生自滅、無序競爭的狀態中。因為沒有監管機構、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的規範,衍生出了假貨氾濫、價格體系混亂等諸多問題。”

  李寧公司啟動電子商務的策略:

  2008年1月,李寧電子商務部正式成立。這期間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尋找一個突破口——低成本、見效快、風險可控地切入網路渠道的方式。

  應對:通過與大型網路代理商合作,收編“網店游擊隊”。

  效果:樹立網上的官方權威,在運動鞋網購排行方面,已經超越阿迪達斯,繼耐克之後,位列第二。

  李寧公司在進入電子商務時的選擇:

  “摸索的路尚在前進,”林礪說,“在剛推出E-Lining商城的時候,從IT到運營我們全部採用外包模式,以此來驗證第三方平臺是否能成功,公司自己來做電子商務是否可行。最後實踐證明,這樣做是正確的。所以我們接下來要進行更大的舉措,建立一套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因為領導堅信,必要的投入能夠看到它未來的結果,一定的投入將來會換得一個更好的電子商務運營基礎。”

  李寧公司對電子商務專案組建時的開展:

  第一,專案前期調研非常精細。需求分析階段佔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李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作為甲方,要清楚地瞭解業務需求在哪裡,處理和平衡不同需求間的關係;

  第二,專案實施團隊要精準估算出專案風險,他們在每一個需求處都建立了難點級別和緊急程度細分,在需求調研的最後階段,所有業務人員一起審視這種非常具體的業務需求,這是需要大力度來支援的;

  第三,當專案遇到問題的時候,團隊應該怎樣面對和包容理解也是一門學問。

  李寧公司運營的三大注意點:

  第一:首先是組織架構的配置。

  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經常會遇到電子商務部歸屬的問題。是將他們安排到市場部門、銷售部門,還是讓公司高層直接領導?這看起來是個很小的問題,但是卻在整個專案中舉足輕重。林礪這樣解釋說:“這是一個戰略性問題。你站得有多高,看得就有多遠。有的公司將電子商務放在市場部,這就導致品牌營銷的職能多過零售的職能,員工就會誤認為銷售業績無關緊要,只追求曝光度就夠了。這樣的定位就決定了電子商務就不可能走得長遠。所以,我認為一開始在組織架構方面也做一個很精心的佈局。在李寧,公司的COO直接管理電子商務,而且現在成立的李寧電子商務公司是完全公司化的運作。”

  第二:其次是供應鏈體系。

  李寧主要是做以批發模式為主的B2B業務,整個供應鏈體系也是服務於這個模式的。傳統企業大批量生產貨物,一個訂單可能決定了一百萬件貨物的生產,然後到統一的時間集中交貨。電子商務雖然可以沿用這種方式,但這不是最科學的。

  第三:物流體系

  她說:“在貨物撿配方面,剛開始接受50單、100單時供應商還勉強能完成,當到200單、300單後他們已經抓狂,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分揀貨物了。最糟糕的是在奧運會期間李寧B2C業務連續5天發不出貨,當時場面非常亂。”在經歷了這個痛苦的過程後,林礪決定從供應鏈層面著手全面理清生產和物流體系。她認為B2C電子商務最科學的方式是需求預測、及時補貨的模式,這對傳統企業來說將會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但他們發現只有依靠這種模式,李寧電子商務才能達到效率最優化目標,提升庫存週轉率;

  李寧公司對網店認證的要求:

  基於三個前提對這些網店進行認證:

  一、是貨品必須接受李寧公司的管理,一定要保證真正是李寧的產品;

  二、是價格必須接受李寧公司的管理,定價必須跟線下是一個政策;

  三、是營銷策略也要納入李寧的管轄範圍,如何促銷、如何打折都有一致的策略。

  在這三個基礎之上李寧對網上的店鋪進行授權。

  通過認證和授權,李寧做到了兩點:一是收編古星、五洲線上、逛街網等大的網路經銷商,並給予正式授權檔案,有進貨和銷售等考核標準;二是收編小網店,由電子商務部直接供貨,並提供產品服務和培訓等優惠支援。

  李寧公司對招商發展的策略:

  到了2009年8月,李寧官方授權的網店增長到20多家,其中最活躍的三個核心代理商是:北京五洲線上、古星電子商務、逛街網,他們在新浪商城、易趣商城、噹噹網、拍拍網和淘寶網開設了為數不少的李寧網上專賣店。僅逛街網就開了6家網店,分屬於淘寶、新浪、易趣、拍拍和噹噹等主流網站。以淘寶網上的李寧古星專賣店為例,2009年2月13日以來,半年時間總計銷售了30575件產品,據記者初步估計,其銷售額約為300萬元。按此勢頭,該店年銷售額即可達到600萬元,而20家授權店的年銷售額就很可能過億元。

  這一模式更大的吸引力在於,李寧允許線上經銷商們效仿線下的同行,發展自己的線上加盟商。目前,古星在淘寶上除了有兩家授權店外,還擁有超過30家古星加盟店。2008年,古星電子商務被評為淘寶十大網商之一,年銷售額達到了千萬級的水平,其中絕大部分就來自銷售李寧的產品。

  李寧公司對加盟店的規範:

  2008年底,李寧公司就收編了400多家網路加盟店。按照計劃,2009年,李寧將對體系內的網店進行更多的統一規劃,所有經銷商都將擁有李寧網店專用的CI和VI,李寧每個季度的推廣主題,都會被做成故事包發給網店。

  李寧公司在運營商城後的加強:

  “接下來一年的工作重點分為三項。首先是優化B2C的客戶體驗。在基礎工作基本完善的條件下,我們會針對消費者多花些功夫,在客戶關係、會員、積分、促銷和支付等環節為他們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李寧公司存在的難點:

  雖然李寧在網上的銷售瘋長,但是依然有兩個難點沒有徹底解決:

  一是防止網店衝擊實體店的銷售,

  化解虛實衝突

  雖然李寧在網上的銷售瘋長,但是依然有兩個難點沒有徹底解決:一是防止網店衝擊實體店的銷售,二是直營網店、授權網店和加盟網店之間如何避免類似價格戰的惡性競爭。

  林礪承認:“目前看來還是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其實任何一個品牌的渠道管理,要說百分百沒有人違規的理想狀態是不存在的。”不過,他們也採取了一些應對措施,比如網上採取與線下完全一致的價格體系。對於當季新品,採取全價;對於過季品,則有一定的折扣。林礪這樣做有她的道理。他們的調研資料顯示,消費者對於公司官方直營的商城,能接受的價位可以比普通網店高10%左右。

  另外,網店的產品品類,都比線下實體店豐富得多。一家實體店可能也就放三五百個品種,而李寧官方商城到今年5月初的時候,已經有近700個品種。將來,李寧每年8000種新品都會放到網上去賣。

  如何解決網店之間的衝突呢?

  李寧公司根據線上購物的特點將網店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李寧品牌的旗艦店,擔當著向消費者傳播品牌的任務。當季最新最全的產品都可以在旗艦店中看到。

  第二類是品類店。這跟網上的圈子有關,像李寧官網上有籃球的社群,女子健身的社群,裡面的活躍會員已經超過了10萬人。品類店會更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出相關的產品。

  第三類就是折扣店。具有相對價格優勢,主要銷售過季品。這類店裡主推一些價效比較好的產品。線上跟線下的折扣體系也完全一致。

  這三類店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跟線下的體系也是一一對應的,目前李寧線下有像北京王府井旗艦店這樣的品牌店,也有星羅棋佈的折扣店,品類店也在計劃之中。

  2:

  農村電商概念如火如荼,國家正在力挺農業電商發展,重點推進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農業電商,但是農村市場可不是好啃的骨頭。如何打造山區農村電商成功案例?在眾多農村電商推廣模式中,京東的鄉村推廣員模式和阿里的村淘模式最為醒目。下面一起分析這幾種農村電商模式如何被成功呈現與打造的。

  阿里巴巴山區農村電商模式

  2014年阿里宣佈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山區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裡配備了相應的裝置和10名左右的工作人員,淘寶的“村淘站”一時間成為萬眾矚目的關注。

  截止目前,淘寶“村淘站”的16個農村服務站已經開通了代繳各類費用和代購車票等服務,2015年還將建立網路平臺,幫助村民在網上銷售特色農產品,教他們通過電商增收致富,其功能已經從代購延伸到更多的方面。

  阿里巴巴農村電商模式正在摸索中前進,“方便”“實惠”等等是農村山區村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村民好評不絕於耳。目前淘寶村淘站的模式已經在村民中打響了知名度,村鎮居民足不出戶,只需在服務站內完成下單,即可在家收貨,享受O2O模式帶來的優惠與便利,實現了傳統商業和電子商務的有機結合,成為了諸暨村淘的一大亮點。

  京東山區農村電商模式

  作為淘寶的死對頭,京東也沒有閒著。針對性解決農產品賣難、賣不出價等難題,京東也開啟了線上“中國特產館”。利用優質服務下鄉解決農民農村商品品種少、價格高、質量無保障、售後不到位等難題;利用農資農機上線讓享受到到優質的農資農機產品服務;利用農資白條服務解決了農戶生產季節資金週轉難、賒銷等難題,同時積極開展農村電商生態的培養,解決山區農村人才少、缺經驗、難運營等難題。在山區農村電商發展中,利用“組合拳”出擊農村電商戰略,踐行著“帶動工業品下鄉、促進農產品進城”的國家戰略。截止目前,京東山區農村電商模式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為我們又添打造山區農村。

  電商下鄉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農村電商市場改革的角號吹得很響,但是市場終究是靠做出來的。阿里巴巴、京東等山區農村電商成功案例也正在接受著農村市場的檢驗。京東打的是單打獨鬥的自營模式,而淘寶的村淘則把政府劃入陣營中,誰能搶先佔領農村市場誰就贏得了電商的未來,2016年農村電商模式在農村的競爭也會異常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