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炒菜必備配料的應用與使用

  現在很多廚師都是可以烹製出一手的好吃菜餚的,因為他們都有神祕的武器,就是配料的應用了,那麼你知道有哪些炒菜配料的應用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廚師炒菜必備配料的應用,希望能幫到你。

  廚師炒菜必備配料的應用

  醬油:可使菜餚入味,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澤。適合紅燒及製作滷味。

  蠔油:蠔油本身很鹹,可以糖稍微中和其鹹度。

  沙拉油:常見的烹呼叫油,亦可用於烹製糕點。

  麻油***香油***:菜餚起鍋前淋上,可增香味。醃製食物時,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米酒:烹調魚、肉類時新增少許的酒,可去腥味。

  辣椒醬:紅辣椒磨碎製成的醬,呈赤紅色黏稠狀,又稱辣醬。可增添辣味,並增加菜餚色澤。

  甜麵醬:本身味鹹。用油以小火炒過可去醬酸味。亦可用水調稀,並加少許糖調味,風味更佳。

  辣豆瓣醬:以豆瓣醬調味之菜餚,無需加入太多醬油,以免成品過鹹。以油爆過色澤及味道較好。

  芝麻醬:本身較幹。可以冷水或冷高湯調稀。

  番茄醬:常用於茄汁、糖醋等菜餚,並可增加菜餚色澤。

  醋:烏醋不宜久煮,於起鍋前加入即可,以免香味散去。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較淡。

  鮑魚醬:採用天然鮑魚精濃縮製造而成,適用於:煎、煮、炒、炸、滷……等等

  XO醬:大部份主要是由諸多海鮮精華濃縮而成,適用於各項海鮮料理。

  鹽***低鈉鹽***:烹調時最重要的味料。其滲透力強,適合醃製食物,但需注意醃製時間與量。

  糖:紅燒及滷菜中加入少許糖,可增添菜餚風味及色澤。

  味精:可增添食物之鮮味。尤其加入湯類共煮最適合。

  發粉:加入麵糊中,可增加成品之膨脹感。

  麵粉:分為高、中、低筋三種。製作麵糊時以中筋麵粉為區。用於沾粉油炸時則具著色功能。

  甘薯粉:多用於油炸物之沾粉。亦可作為芡粉。

  生粉:為芡粉之一種,使用時先使其溶於水再勾芡,可使湯汁濃稠。此外,用於油炸物的沾粉時可增加脆感。用於上漿時,則可使食物保持滑嫩。

  小蘇打粉:以適量小蘇打醃浸肉類,可使肉質較鬆滑嫩。

  豆豉:幹豆豉用前以水泡軟,再切碎使用。溼豆豉只要洗淨即可使用。

  蔥:常用於爆香、去腥。

  姜:可去腥、除臭,並提高菜餚風味。

  辣椒:可使菜餚增加辣味,並使菜餚色彩鮮豔。

  蒜頭:常用之爆香料,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

  花椒:亦稱川椒,常用來紅燒及滷。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為花椒粉,若加入炒黃的鹽則成為花椒鹽,常用於油炸食物的蘸食之用。

  胡椒:辛辣中帶有芳香,可去腥及增添香味。白胡椒較溫和,黑胡椒味則較重。

  八角:又稱大茴香,常用於紅燒及滷。香氣極濃,做菜時,宜酌量使用。

  幹辣椒:可去膩、羶味。將籽去除,以油爆炒時,需注意火候,不宜炒焦。

  紅蔥頭:可增香。切碎爆香時,應注意火候,若炒得過焦,則會有苦味。

  五香粉:五香粉包含桂皮、大茴香、花椒、丁香、甘香、陳皮等香料,味濃,宜酌量使用。

  家常炒菜小技巧

  生炒類菜餚,多要求味道突出,因此烹調中用醋頗為關鍵。醋可以去異味,增清香,而且能促使蛋白質變性,使成菜更加鮮嫩。但用醋不能過多,以嘗不到醋酸味為宜。另外加薑汁優於薑末,因為在煸炒過程中,主料水分急劇蒸發,這時加入姜什,會被原料迅速吸收,成菜味道甚佳。

  如果炒蔬菜時,熗鍋後即放入蔬菜,稍炒幾下即放調料,成菜後往往出水過多,味道不香。其原因就是原料吸收香味不足。這時,改變烹調中放調料的程式,即可解決這一問題。

  菜餚在生炒過程中有的會產生酸味,這是生醬油在作怪。因為醬油在製作過程中,經發酸會產生乳酸等成分,致使菜餚有酸味,其解決的辦法就是高溫加熱。

  炒牛肉片:炒牛肉片之前,先用啤酒將麵粉調稀,淋在牛肉片上,拌勻後醃30分鐘,啤酒中的酶能使一些蛋白質分解,可增加牛肉的鮮嫩程度。

  炒豬肉片:將切好的肉片放在漏勺裡,在開水中晃動幾下,待肉剛變色時就起水,瀝去水分,然後再下炒鍋,只需3~4分鐘就能熟,並且鮮嫩可口。

  炒豬肝:炒豬肝前,可用白醋漬一下,再用清水沖洗乾淨,炒熟後豬肝口感特好。

  炒菜香濃的小竅門

  1、開水點菜。炒青菜時,用開水點菜,炒出來的菜質嫩色佳,若用冷水,影響脆口。

  2、巧下鹽。用動物油炒菜,最好在放菜前下鹽,這樣可減少動物油中有機氯的殘餘量,如果用豆油、茶油或菜油,應先放菜,後下鹽,這樣可以減少蔬菜中營養成分的損失。

  3、糖醋汁配比。2份糖、1份醋,這樣的比例調配,可以達到最佳甜酸適比度。

  4、拔絲糖漿的熬製。在熬製拔絲糖漿時,每盤加入一粒米大的明礬,能延長結時間,使糖絲拉的更長。

  5、放醋的講究。放醋時,在起鍋前將醋沿鍋邊淋入,比直接淋上香味更加醇厚濃郁。

  6、葡萄酒做沙拉。葡萄酒開瓶後,若存放過久,就會變成“醋”,具有芳香味,用來做沙拉很好吃。

  7、用鹽洗菜。清洗青菜時,在清水裡撒一把鹽,這樣可把蔬菜裡的蟲子清洗出來。

  8、洗切蔬菜防營養流失。菠菜,白菜等蔬菜要先洗後切,不要切碎了再洗,否則,營養素會流失過多。

  9、鹽可使蔬菜黃葉返綠。菠菜等青菜的葉,如果有些***輕度***變黃,焯時放一點鹽,顏色能由黃返綠。

  10、牛奶菜花更白嫩。炒菜時,加1匙牛奶,會使成品更加白嫩可口。

  11、涼拌西紅柿宜放鹽。用糖涼拌西紅柿時,放少許鹽會更甜,因為鹽能改變西紅柿的酸糖比。

  12、醃泡菜除黴花。取蠶豆250克,炒熟放涼後,用紗布包好放入泡菜壇內,第二天取出來,這樣,就可除去缸底的白膜。

  13、芥末做泡菜。做泡菜時,加上芥末、芹菜屑和魷魚屑,可使泡菜色、味俱佳。

  14、切辣椒、蔥防刺眼。切辣椒和蔥時,先把菜放冰箱冷凍一下再切,或者先將菜刀在涼水裡浸一下再切,均可有效的減輕辣味的散發,使眼睛不受刺激。

  15、炒辣椒減辣味法。辣椒辣味太濃,烹製時將辣椒切成細末或丁,先用油、鹽煽熟,再倒入一個鮮雞蛋液,炒成“蛋包椒丁”,辣味可大大減輕。

  16、鮮姜儲存。鮮姜埋在經常保持溼潤的黃沙裡,隨用隨取,能儲存較長時間不壞。

  17、芥末辣味的去除。芥末用水調勻,盛在容器裡,放到火爐上烤,或上籠屜稍蒸一下,可除去部分辣味。

  18、湯過鹹處置三法。切幾塊馬鈴薯片下鍋一起煮,立即撈起,湯就不那麼鹹了,或放幾塊豆腐或蕃茄片同煮,也可減輕鹹味。

  19、紫菜可除湯中油膩。湯過於油膩時,可將少量紫菜置於火上烤一下,然後撒入湯中,可減少油膩感。

  20、牛奶可淡化醬汁。炒菜時,如果調味醬汁放多了,加上少許牛奶,能調和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