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行測片段閱讀習題答案講解

  片段閱讀是招警行測中言語理解題中的重要題型,為了幫助大家練習片段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招警行測片段閱讀習題,供考生備考練習。

  招警行測片段閱讀習題:

  1.鋯石極耐高溫,其熔點達2750℃,並耐酸腐蝕。世界上有80%的鋯石直接用於鑄造、陶瓷、玻璃工業以及製造耐火材料。少量的鋯石用於鐵合金、醫藥、油漆、製革、磨料、化工及核工業。極少量的鋯石用於冶煉金屬鋯。含ZrO265%-66%的鋯石英砂因其耐熔性***熔點2500℃以上***而直接用作鑄造廠鐵金屬的鑄型材料。

  這段話的主要目的是告訴我們*** ***。

  A.鋯石極耐高溫

  B.鋯石的工業用途

  C.鋯石耐酸腐蝕

  D.鋯石性質特殊

  2.當一個高壓峰遭遇一個低壓峰時,通常會發生降水。氣象學家通過測量兩個相向移動的峰的速度,可確定它們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相遇,藉此來預測降水。據此可知*** ***。

  A.氣象學家的職責是預測降水

  B.低壓峰總是向著高壓峰方向移動

  C.降水不一定需要低壓峰的出現

  D.某些降水的預測是基於高、低壓峰的一般反應

  3.在外打工的張先生,沒找到僱主,買了張返程票還剩1元錢。他買了支彩筆和4個包煙的紙箱子,把紙箱子裁成24張紙牌,在車站的出口舉著“出租接站牌***2元***”牌子。結果不少人租用了他的接站牌。很快他掙了40元錢,1個月後,他用鍍鋅板做成的40只可調式“迎賓牌”,每天能掙200元。3個月後,他租了房子,有了幫手。後來又用出租“迎賓牌”掙來的3萬元,開了家鮮花店,承攬了鮮花批發業務。就這樣,他在1年將1元錢變成了100萬元。

  這段文字主要告訴我們*** ***。

  A.創富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B.機會總是偏愛那些有頭腦、有智慧的人

  C.誰的腦子轉得快、靈活運用得快,“黃金”就會垂青誰

  D.只要你善於運用知識、智慧,苦幹實幹,小錢就會變大錢

  4.許多優秀人才僅因在招聘面試過程中的小小失誤就失去了良好的工作機會。儘管面試形式多種多樣,主考官的提問五花八門,目前尚無萬無一失的應試方法可供應聘者借鑑,但以下要點可以使應聘者提高應試能力,增加成功率。

  可推知下面的內容是關於*** ***。

  A.在應聘中主考官提問的各式問題

  B.各種各樣的面試形式

  C.一些可供借鑑的應試要點

  D.優秀人才在招聘中失敗的原因

  5.所謂“泛智”,在誇美紐斯看來,是指廣泛的、全面的智慧。而泛智教育則是實現泛智理想的工具。泛智教育強調兩點,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兒童,不論貧富貴賤,“人人均應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學習一切”。對此,誇美紐斯作了明確的說明:“我們希望有一種智慧的學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學校即泛智學校,也就是泛智工場。在那裡,人人許可受教育,在那裡可以學習當前和將來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學科,並且學得十分完善”。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為準確的是:

  A.泛智教育的物件是廣泛的平等的

  B.泛智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C.泛智學校教給學生所需要的一切

  D.泛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

  :

  1.答案: B

  講解:

  根據提問可知此題是表面主旨題。

  鋯石極耐高溫,並耐酸腐蝕,可以製造很多工業用品,“80%用於耐高溫”、“少量用於.....合金”以及“含.......鑄型材料”從三方面闡述了它的工業用途,故正確答案選B。

  A、C、D項都是它用途的一個方面,屬於概括不全面。

  2.答案: D

  講解:

  據提問可知此題是細節判斷題。

  閱讀文段,可知氣象學家是通過觀察高壓峰和低壓鋒相向移動來預測降水,且這種預測不一定完全準確,所以D項的表述正確。

  文段並沒有提及氣象學家的職責,A不正確;B項表述沒有根據,文段僅提到二者相遇,未說移動方向;出現降水,需要高壓峰和低壓峰相遇,C項表述錯誤。

  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C

  講解:

  本題為故事啟示類隱含主旨題。

  材料主要講述了張先生如何一步步將1元變成100萬元的故事。從迎賓紙牌到可調式“迎賓牌”再到出租“迎賓牌”,最後到鮮花批發,表現了主人公的頭腦靈活以及運用得當,C選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所謂“科學”,“藝術”,A選項沒有抓住要義;B項從“機會”角度看待問題,對故事的理解沒有抓住關鍵;D項干擾性較大,材料“運用知識”和“苦幹實幹”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不選。

  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C

  講解:

  從“但以下要點可以使應聘者提高應試能力,增加成功率”可以推知下面的內容一定是圍繞一些可供借鑑的應試要點展開的。故答案為C。

  5.答案: D

  講解:

  本段文字論述的核心是“泛智教育”問題,“泛智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人學習一切。受教育的人是沒有區別的,即一切人;所要學習的東西是全面的,即一切事物;看選項,只有D項表述最為準確。A 、B兩項都是側重於“泛智教育”的某一個方面,片面;C項是對“泛智教育”教育形式的具體說明,不是材料論述的主體,屬偷換概念。故答案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