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條件下的財務環境

  企業財務管理環境就是影響企業財務主體的財務機制執行的各種外部條件和因素的總和。下面小編為你分析。

  之經濟全球化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對財務管理有著直接影響的是金融全球化。在金融全球化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必將使我國金融市場發生全面而深遠的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從而對企業籌資投資產生極大的影響。

  第一,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資金供給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為我國企業籌資、投資和規避風險提供了多種可供選擇的組合方式。

  第二,金融創新豐富了金融工具品種,拓展了金融服務範圍,但同時也派生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表外風險等新的風險,使金融風險進一步加大,規避風險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最重要課題之一。

  第三,國內外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促使我國金融機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金融機構自律性管理將進一步加強,國家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也將進一步規範,這必將使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得以更加有效地發揮。這樣,無論什麼性質的企業在金融市場都將處於公平競爭的地位,只能憑藉其良好的經濟效益、看好的市場前景與持續高速的增長而獲得資金。

  第四,金融市場的變化,使我國企業無論在“真實資產”方面還是“金融資產”方面都將面臨許多新的投資機會。同時也應該看到,為了增強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我國企業尤其是一些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就應該將其投資建立在高新技術產業基礎之上,但與之相伴的投資風險將會較大;另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又將使報酬率趨於平均化,企業要獲得較高的投資報酬就必須努力降低投資成本和風險損失。企業投資的這些新變化,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企業投資決策的及時性、合理性和科學性。

  之網路經濟下的財務管理環境

  1.經濟環境

  網路經濟時代,資訊產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以資訊產業為主導產業的全球經濟逐漸知識密集化。

  因特網的建立形成了全球單一的電子市場基礎;企業的資源配置,產品的銷售,都在世界範圍內進行;企業之間的合作、重組也跨越了國界。企業通過網際網路不僅向社會提供服務,並且可以從事網路經貿活動***即電子商務***,因此紛紛在網上開設“網址”,樹立網路形象。網際網路絡的迅速延伸和擴充套件,使得一個全新的網路社會正在形成,使地球“縮小”變成一個“地球村”。世界經濟成為了一個資源共享、高速運轉、多元化發展的一體化經濟,經濟模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如家庭辦公***,與生活***如網上購物***,也改變了企業的運作方式***如虛擬企業的組建***,管理方式***如網路財務的應用***。

  全球經濟的網路化、一體化,使全球的競爭更加激劇,同時改變了企業的競爭機制,在競爭中的合作變得尤為重要。

  全球網路化,資本、技術、智力的全球“流動”與擴散,使企業逐漸趨向“無界”經濟。一些獨立的廠商、顧客、同行的競爭對手通過資訊科技聯成臨時的網路組織,以達到共享技術、分攤費用以及滿足市場需求的目的,求得共同的生存與發展。技術變革要求企業變為鬆散、精簡和更加靈活的結構。總公司重點從事設計、組裝和開發市場,生產分包給外圍公司,公司之間構成各種協作關係。大公司之間組成戰略同盟,大公司與小公司構成幾何網路企業。一種虛擬的動態聯盟組織便適應時代的需求產生,供產銷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企業的財務管理功能將延伸到企業之外。

  2.技術環境

  以網路技術為主的各種資訊科技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了更廣闊更先進的技術手段與方法:企業可以以柔性技術為基礎保持技術的領先;以資訊網路為依託實現資源整合,將網路與財務相結合形成網路財務,並且開發網路財務軟體,實行動態的、實時的財務管理。

  3.金融環境、社會環境

  電子貨幣成了網路交易市場的主要貨幣流通結算工具,網際網路的延伸使得全球外匯市場每天24小時都可以進行交易,人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將資金以“光的速度”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並且流通費用、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電子貨幣形態的資金將成為企業籌資、投資、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網上銀行的建立為網路經濟的五常運轉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金融保障。

  網路經濟時代技術變革相應會帶來社會變革,企業組織、工作結構、社會工種的改變也將影響到企業的財務管理。

  之知識經濟下的財務管理環境

  同時知識經濟對企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現代企業理財的微觀視野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企業資產形態的變化

  傳統工業經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裝置,有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佔絕對優勢;而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智力等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無形資產在企業經營中起決定作用。

  現代企業中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重的不斷上升己表現為一個明顯的趨勢。

  2.企業競爭力要素的變化

  在典型的工業經濟形態中,市場佔有率和較大的市場份額是企業補償投入成本、形成和增加企業利潤、維持滿意市場結構的決定要素;同時,由於固定資本的經營槓桿效應和企業以有形物質資產投入為主的特徵,企業總是力求通過擴大產出規模來增加財務成果,從而獲取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但是,隨著經濟逐漸朝知識經濟方向發展,市場份額和產出絕對規模只是企業競爭力的外在表現。在內涵上,企業競爭力更主要是源於企業對各類知識的佔有和知識資本的運用程度。企業在一定時期積累的知識量越大、其知識資產的結構及其動態組合與社會對知識的要求結構越一致,企業知識資產的轉化效率就越高,企業競爭力,特別是長期競爭力就越強。

  3.企業經營行為的變化

  知識投入的增加,特別是網路和資訊科技在知識化和企業資產形態的無形化,企業投資轉向以資源的開發利用為重點的新領域,隨著經驗決策向以知識為基礎的科學決策轉變,企業投資決策和投資管理日益知識化,對知識資產的評估和管理是知識決策的中心內容之一;由於知識成為企業的主體資產形式,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組織結構日益柔性化。生產方式的柔性化表現為小型靈活的生產日益成為主流。組織結構的柔性化發展出靈活的工作時間、場所和報酬制度,企業更強調知識、資訊的收集、傳播和利用,並通過網路在企業內部分享、重組和創新,整個企業發展成為一個網路化的資訊結構;由於知識的共享性和可轉移性克服了物質資源的稀缺性和使用上的排他性,企業對知識的積累和運用與社會對知識的要求形成經常性的正向互動關係,使企業經營目標與社會整體目標日趨一致。

  4.企業產品的變化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產品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一是產品的知識含量提高,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

  二是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主要由其所含的知識量決定,知識的重複使用使產品生產中物質消耗的製造成本在產品價格中的比重越來越小;

  三是經濟資訊的廣泛流通和網路購物的興起,使市場資訊接近於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顧客要求企業以最低的價格快速進行市場訂貨並提供多種類和個性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傳統存貨管理模式的變革提上日程。

  5.企業分配方式的變化

  既然知識資源是產品的主要生產要素和產品價格的決定因素,知識和利用知識的能力參與企業利潤分配並取得比其它要素更豐厚的報酬將成為必然趨勢。

  6.企業範圍邊界的變化

  與知識經濟以前的經濟形態相比,知識的形成、傳播無地域性,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範圍迅速擴大,企業邊界的概念模糊難定。一是企業活動與環境的聯絡更為密切,它們共處於一體化的網路之中;二是企業與企業在市場活動和產品鏈關係中形成物質資本與知識資本的相向流動,固定結構關係被打破;三是企業與供應商以及企業與客戶的關係不再固定,在全球網路中,企業與客戶形成“在選擇中結盟,在結盟中選擇”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