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作文10篇

  讀書有益於育德、勵志、啟智、明史,是人的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讀書的作文,歡迎閱讀。

  關於讀書的作文1

  談 讀 書

  書籍是人類數百年來無數聰明才智的載體,它記錄著人類記幾十年的知識教訓。隨著社會發展,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書卷也日益繁多。當我面對如排山倒海般襲來的“書山書海”,不禁會想,我們為什麼讀書。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為生存,為了考學,拼命的讀書,有人甚至說書籍是生計的敲門磚,有了事業即可不要書。對於這一觀點,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在我看來,讀書的目的並不在於為考試,而在讀書,若只為考試而讀,那變是讀死書。我認為,讀書的真正目的應是以下四點:

  第一, 讀書讓人獲得知識。這是最淺顯的作用。

  我們從小到大所讀的教科書目的也大於此。它讓獲得豐富的知識,獲得淵博的學識,也讓人們得到學位和工作,這些無足輕重的“副產品”。這一層的讀書只是為了生活和學識。不可否認,知識的獲得也是十分重要,畢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嗎?

  第二, 讀書讓人提高修養。

  閱讀一本好書,正如同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談話,“他”的語言中無不閃爍智慧的火花,無不傳答著高尚的修養,從一本書中學到的修養,提高的品格,遠比在生活磨礪中體會的深刻,體會的徹底。正如林語堂所說的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如果他的談吐中有了風味,他在寫作中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著此間淺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讀書中體味的素養嗎?

  第三, 讀書讓人開闊視野。

  人生活的範圍有限,限制於空間與時間的連鎖中,當他只能同身邊的交談,他的認識是膚淺的,他的學識是簡陋的。但當他開啟一本書,時間,空間便再不能限制於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體會古戰場上“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巨集大,可以體會大草原上“風吹草地牛羊”的生機;可以體會黃昏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憂;可以體會“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歡喜。在書中人可以翱翔於智慧的天空,他的視野也不會只存在於一省,一市,一縣,一國而是整個宇宙整個空間。著也許讀書所換來的樂趣吧。

  第四, 讀書讓人明白事理。

  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或?”我想最大的疑慮也莫過於不明事理吧,讀書裡的名人,也許剛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處事,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方法,對於明白事理,應是非常重要的吧。

  在書籍中品味知識的博大精神。在書籍中培養修養的文雅得體,在書籍中開拓視野看大千世界,在書籍中學做人處事的方法道理。這也許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吧.

  關於讀書的作文2

  書香作伴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淡淡的樹影,隔著輕簾,若隱若現:“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花雜衣香”,江南水鄉,採蓮歌女,繞過長橋,淺笑顧盼:“被酒莫驚春睡重,讀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一襲長袍,一樹蕭秋,殘陽餘暉,孑然一人!

  猶記得晦澀難懂的《詩經》,在臂彎裡淺唱低吟;猶記得翔實的《史記》,千百年獨成一家之言;猶記得浪漫抒情的《離騷》,在氤氳書香中,傳唱千年!

  讀書當如此,在閱讀中,永遠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遠忘不了古人隔著千年時空,傳來的陣陣書香。惟有閱讀,才能帶來心靈的滌盪。

  總能看到江畔那個人:頭戴巍峨之冠,身著蘭草香服,披髮行吟,時而悲嘆,時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發出點點馨香,遍染層林。他是感時傷懷,他亦憂國憂民,司馬遷稱讚他:“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他就這樣徜徉於汨羅江,國家的滅亡,百姓的哭聲,都化作他眼角的淚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傳唱的歌者,留給後世一片震驚。如果不是深入地瞭解,誰又能知道他的內心,誰又能知道他的悽苦,誰又能去學習他的節操?

  捧讀《紅樓夢》,“新仇舊恨知多少”,想起大觀園,就會想起她的淚!她自命清高,其實是因為孤苦無依,將自己緊緊地掩起。“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或許她悲,或許她倔,只肯環著一池靈動的池水,幽然飄落。她也愛,愛那粉飾的百花洲;她也傷,傷那香殘的燕子樓;她也恨,恨那有時似傻如狂的賈寶玉。她沒有“好風憑藉力”的氣魄,有的只是“質本潔來還潔去”的輕柔!她悲嘆落莫,啼灑血痕,她只道她的命運也如落花,錯過了花期。她會詠歎,如今已葬花,他人笑痴;待到他年,又會有誰將己輕葬?沁芳閘的水,總是在流,那樣柔緩,那樣清澈,正如她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還淚,卻經不住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走了,留給大觀園一個故事,留給寶玉一段傷悲,留給才子一聲驚歎!

  總喜歡想像“莫道故園春色好,疆場碧血豔如花”,或許傷感的背後,還有戰士模糊的淚眼。

  因為文化的深度,不會選擇所謂的時髦;因為陣陣書香,才會選擇細細品味!就像清茶,***苦澀,回味卻甘甜,因為那是跨越了時空留下的記憶。

  捧著書香,看著窗外嫩綠的枝葉,在書海中,漸行漸遠!

  關於讀書的作文3

  讀書使我快樂

  歌德曾說:"一書一世界。

  ——題記

  兒時讀書只是純粹喜歡紙張磨搓手指時那種奇妙的感覺,只為心中那份莫名的悸動,只為了書中那可愛的小白兔與烏龜。

  如今讀書不是為了那黃金屋,不是為了那顏如玉,也不是為了千鍾粟,只是由於我已悄悄愛上這指間的世界。 讀《紅樓夢》,那悠悠大觀園盡現眼前,與黛玉一同悲葬花,與湘雲一同醉臥芍藥園,感寶玉"富貴閒人"之叛逆,嘆歲月更迭之人生百態。

  讀朱自清,領悟深沉的父愛,平民百姓平凡而認真的生活,與他一同在荷塘邊賞月,把酒共嘗夏荷之香。 讀《簡。愛》,讓我懂得女性的自尊。女性與男性一樣平等,同樣無尊卑貴賤之分,懂得束縛人的心靈的其實是人的思想。

  在這指間的世界裡,我看到蘇軾大唱:"大江東去浪海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灑脫,彷彿飲一盞白乾,讓我激情飛躍;我看到李清照"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的情真意切,恰似品一杯紅酒,讓我意深情濃;我亦看到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特思緒,好比飲卻一瓶老窯,令我回味無窮。

  在書裡,我看到了洪戰輝,當他還是個孩子時已經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他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從一個小男孩變成了男子漢。

  在這指間的世界裡,我如一隻彩蝶,翩躚起舞;如一隻野鶴,在秋日高潔的藍天裡無所羈絆;在這指間的世界,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縮影。

  在這奇幻的指間世界裡,我看見了生活的縮影,嚐遍了生活的百態,學會了認真的思考,學會了理性與睿智。 這指間的世界,讓我的生命不斷增值。

  我愛這指間的世界。

  關於讀書的作文4

  讀書給了我力量

  你喜歡讀書嗎?你知道書中描繪的純潔美好的世界嗎?你體會過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無窮的樂趣嗎?朋

  友,讀書吧!你會受益終生的。

  我很小就開始讀書了,先是父母要求我讀,後來我被書中的世界迷住了,慢慢地喜歡上了讀書。讀了書中

  的至理名言後,我掌握了不少知識,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你先看看我書桌玻璃板下的名言吧:"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它告訴我,時

  間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必須珍惜時間,珍惜時間就是珍惜今天,珍惜現在;"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皆蹉跎。"要緊緊抓住現在,不讓光陰虛度。

  我知道了時間的寶貴,就身體力行,做事不拖拉不鬆懈。我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多次科考都名落孫山,

  後來專心創作,為了激勵自己,他在銅鎮尺上刻了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正是用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勾踐臥薪嚐膽終於滅掉越國的歷史故事來激勵自己埋頭寫書的。由於他從不懈怠,終於創作出傳世佳作《聊齋志異》。蒲松齡的故事,給我很大啟發,立下志願,要努力奮鬥,爭取成功。人們做事情,開始時熱情高漲,勁頭十足,但往往是虎頭蛇尾,不能堅持到底,圓滿結束。"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句名言時時鞭策我,做事不要懼怕困難,要堅持到底。

  書籍給我力量,教我如何做事,教我如何做人。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詩句,使我明白了:人要有所作

  為,人能有所作為;孫臏修兵法、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告訴我,做人要自尊自愛,力爭上游,不甘落後。這樣才能化腐朽為神奇,變恥辱為光榮;齊桓公重用曾經是自己對手的管仲,告訴我對人要寬容大度,更需要的是理解與信任;東漢太學正規化不遠千里探望朋友,它告訴我"言必信行必果。"

  名人給我力量,名言伴我成長,人類積累起來的一切經驗與智慧,在知識的彼岸在等待著我們,等待我們

  去採擷去吸收。而到達彼岸的航船就是讀書。開卷有益,讓這些名人名言作為我們心中的燈塔,為生命之舟導航,讓我們在生活的波濤中不畏困難,劈波斬浪,駛向理想的彼岸。

  關於讀書的作文5

  讀書改變了我

  瑰麗月光,婆娑桂影,獨坐燈下,捧一本好書,與古人交流,幸甚。

  淺薄輕狂,妄自尊大,這就是十五歲以前的我。直到後來與書為伴,與古人相遇,才改變了我。 英雄淚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英雄把酒易水,訣別而去,明知不歸路,卻頭也不回,踏上秦土。當秦殿寒氣冷森之時,他抄起匕首奮力刺向秦王,分明感覺到了他的悲壯,無奈,這無異於驚濤駭浪中逆水而行的一葉孤舟,明知秦的存在是歷史的必然,卻一定要奮力一搏。為什麼?為了燕地百姓的期望,為了燕子丹的重託,當武士們拖著半死半活的荊軻出秦宮時,有誰看到他嘴角的一絲微笑,和眼中的一滴英雄淚…… 沒有理由,我不再輕狂,“紅巾翠袖,搵英雄淚”,這其中包含著多少深沉與無奈啊,真的英雄也難免完美,演譯著人間多少傷心的絕唱,於是遠離浮躁,靜心讀書。

  詩仙醉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多少文人雅士一生都將萬千寵愛集於這一杯酒中,它承載著的是文化,亦是秉性。孟德一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生出數多豪邁;東坡一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感慨生世浮沉;稼軒一腔“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奏出離人血淚……經過酒的滌盪,人人都有“酒飽愁絕”的情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仙李白斗酒百篇詩,醉樂同在,就是最好的佐證。 從這飄香的美酒中,我讀到了千載文化,讀到了撲鼻醇香,讓我心醉神迷,流連不返。

  豪客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行走名山大川,流連小橋流水,該喜則喜,該悲則悲。一身豪氣,義薄雲天,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也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豪客生來灑脫無拘,喜怒哀樂,無須隱藏,盡情流露。

  我不再自鎖,豪客讓我更加爽朗,即使歲月流逝,花甲古稀,也會吟唱“門前流水尚能西”,“廉頗老矣”,飯量依舊!

  以古人為鏡,可完善自我,讀聖賢經典,可明白得失。古人之思為人之百態,與古人交,夫復何求?

  關於讀書的作文6

  讀書改變了我

  暢遊於途遠道險、妖多魔眾的取經路上;環顧於義薄雲天、浪淘沙盡的三國之中;漂渺於疾惡如仇、為人正義的梁山泊裡,悠悠讀書情,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處事。

  悠悠讀書情,方正人生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他的丹膽忠心,光耀史冊,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讓我懂得在人生旅途中時時充滿著誘惑,但時刻要保持清醒頭腦,不可圖一時之快、貪一己私利而苟且偷生,面對誘惑,面臨威脅,要勇敢不懼、為正義而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憑他的人生磨難,讓我知道這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嶇小徑,切不可貪圖安逸,要經受磨難,身處逆境,要勇於直面,自強不息,方能成就人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孔子用他的傳道授業,告訴我世上最珍貴的莫過於義,是正義更是大義,為天下百姓,為黎民倉生,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取義,在所不惜。讀書改變了我做人做事的方式,三思後行,踏踏實實。

  悠悠讀書情,純純朋友心。讀書讓我知道友情的重要,“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表現的是有付出才有回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講述的是默契與和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看到的是患難見真情,何心相與識,“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下不識君”結予的是對離人美好祝願。讀書使我懂得友情的珍貴,改變了我以往對待朋友的態度,消除了我和朋友之間那道隔膜的牆,相知無遠近。

  悠悠讀書心,人間遍地情。讀書讓我知道了老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瞭解了慈母“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腸掛肚,認識了朋友“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暖人話語……讀書讓我動情,開遍思鄉之花,是余光中先生“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的望眼欲穿,是連戰先生“度盡動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良好祝願,是宋楚瑜先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激動哽咽……真情是世上最可寶貴的財富,財富不是朋友,而真情卻是財富。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斗轉星移,悠悠讀書情改變了我,伴隨著我度過了13個春秋,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

  關於讀書的作文7

  快樂讀書

  書是人類的老師,也是一位你想見就見的朋友。如果說讀書是一種享受,那麼會讀書便是一種樂趣。享受這種樂趣是幸福 。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這顯然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當生活失去陽光,當鳥兒失去翅膀,那宇宙將會黯然失色,世界將不再精彩…… 高爾基也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愛讀書,甚至對書愛不釋手,我這麼愛讀書,為什麼卻沒有進步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媽媽替我找到了原因:囫圇吞棗。讀書就好比爬山,要一步一個腳印,邁著堅實的步伐攀登高峰。書,一定要從中獲取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識才能算是讀了一本新書。讀書並不是輕描淡寫地看看書中的文字,而是深刻的體會到這本書中每個字的意義和它所代表的生命,讓自己也融入故事情節中,就好像透過文字,身臨其境看到了故事。讀書不但要思考、體會和想象,還要把作者的精髓融入自已的腦海中,在寫文章時可以隨時應用;要一遍一遍毫不厭倦地讀一本書,只有每讀一遍才會發現新的內容,才會不斷的獲取新的知識,才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有效地讀書才能讓你增長知識,感到快樂。於是我改掉了囫圇呑棗的壞習慣。

  我很喜歡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對這一篇文章情有獨鍾,是因為文章中偉大的父愛讓我深深地感動,懷著百感交集的心情把文章讀完。文章中父親的背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腦海中浮現,雖然他是矮小的、肥胖的,但他在我心中卻是高大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是那麼的無微不至,他把一切都付出給了兒子;雖然自己體態肥胖,但在人口密集的車站爬上月臺替兒子買橘子……我不覺沉浸在真摯的親情中……這篇文章雖然沒有華麗的詞彙,但文章中作者對他父親背影的深刻描寫卻使我記憶猶新。

  讀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酸,什麼是甜,什麼是苦,什麼是辣,讀書讓我知道了如何為人處事。讀書給我的最大體會是——知識。“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知識是無窮無盡的, 它不僅豐富了我的大腦,還增長了我的見識。

  如果讀書是一條快樂的河,那麼我願做一葉舟,飄向未知的遠方……

  關於讀書的作文8

  駁“讀書無用論”

  近來不時地聽到人們議論讀書的價值,主要有兩個聲音:一是讀書可以提高人的素養;另一種自然就是讀書無用論了。

  對於讀書無用論,我是相當的不以為然。我不否認有些人不讀書也能靠自己的能力混得很好,但請注意,這樣的人只佔極少數。我看到某些論壇上有人說本科生不如專科生,言辭之激實在令人歎服,文筆也不錯。但是,這樣的觀點顯然是很容易駁斥的。類似的,也有人在議論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大學生不如中專生云云,都是些站不住腳的謬論。就拿那篇說本科生不如專科生的帖子來說吧,作者只看到了少部分優秀的專科生和少部分在大學裡混日子的本科生,犯了以偏蓋全的錯誤,直接導致他總結出“讀書多沒有用”的謬論。如果從總體上來說,畢業後誰更能在社會上站得住腳?誰能更有成就?答案就很明顯了,必然是本科生。為什麼?整個理論修養和人文修養都比你高一籌,你能不服嗎?如果按照“讀書無用論”的邏輯,那麼最優秀的人非連斗大的“一”字也不認得的文盲莫屬!

  無獨有偶,某些人只就業率,就說研究生不如本科生,這也是有失偏頗的。書讀得越多,學習得就越深入,就業面也就相對變狹窄了。因此,研究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是正常的。但是,無論從洞察問題的眼光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上看,研究生總體來說都要比本科生強,尤其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專案上,這是毋庸置疑的。

  綜上所述,讀書自有它的價值所在,而且它的價值是不容任何人否認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讀書讀的級別越高越好,更不是鼓勵每個人都去考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什麼樣的工作都得有人去做,因此,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之後,根據需要去學習,夠用就好。

  “讀書無用論”者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過分強調能力的重要性。有些人是很聰明,什麼事情都是看一下就能上手。但是,如果他們讀書多點書,提高理論素養,那麼他們的能力肯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同樣智力水平的人,讀過大學的跟沒讀過大學的人一比,差距馬上就出來了——整個人的氣質都不一樣。我們學的課本上的知識,受到很多人的指責,說學了之後出來工作用不上。我承認有些科目確實是很垃圾,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否認,我們在學習大部分某些人認為是無用的東西的時候,就算以後用不上,我們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都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無用的科目”潛移默化。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看一下,同樣都是學那些“無用的科目”,文科生的思維跟理科生在同一個問題上的反應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學過數學的人跟沒學過數學的人一比較,思考的邏輯的嚴密也有很大的差距。

  否認讀書的重要性,是浮躁的表現,是嚴重的錯誤。希望那些讀書無用論者能早日醒悟吧。

  關於讀書的作文9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認為:讀書,要講究,不像某些人讀書時走馬觀花,只尋求爽。讀書的過程,是審美的過程,應當全身心地投入,不受環境的影響。書讀人,會越讀越死;只有人讀書,才會越讀越活。

  書的用途成千上萬:移植生命,保持記憶,激發思想,傳播知識,交流資訊,表達靈感。

  讀書是一種享受,我讀書時,感覺彷彿是久旱逢甘露,那會讓我感覺心曠神怡。知識也需要新陳代謝,每當我看完一本書時,那裡面豐富多彩的內容與知識,將會在智慧中被篩選,每當看到更新更科學的內容,我便將以前書的內容刪去,灌輸新的知識。“以銅為鏡,可知儀表;以古為鏡,可曉歷史;以天為鏡,可知風雲;以木為鏡,可斷春秋;以書為鏡”

  “讀美文如飲醇酒。酒,越釀越純;文,愈久愈香。”這句話出自兒童文學20年經典選刊《歲月留香》,書如其名,在20年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中,磨練出了經典。“歲月流轉,情懷依舊”,它令我感覺到了書的偉大。博大精深的文學告訴了我以前寫作的方法,時代的變遷,當之無愧的群書之首。讀書中:笑、嘆、痛、憤、苦,感覺諸態紛呈。品書是讀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品得深,品得真.

  關於讀書的作文10

  我書如果僅用一句話概括我讀書時的感受,我想說,我心隨書動。

  在讀《親親我的媽媽》時,我第一次被書所抓住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隨書動。我記得主人公和他媽媽都患有輕微的憂鬱症,他們不愛溝通,不常交流。於是很自然的,我想起了自己與母親的關係,算是融洽,所以看書中人物時便帶了幾分旁觀者的悲憫、心酸,只是覺得有點難過。我著急於那一次又一次的親密舉動的萌芽的隱現和消失,我滿懷期待於那也許很久很久以後的某一天的溫馨;我厭惡那英語老師的刻意的人前親近,而在人後卻毫不猶豫地撕去虛假無比的面具,洗去一臉精妝;我會因“媽媽”衣上隱隱散出的橙味香水的甜蜜而沉醉,好像心底深處也幽幽地飄來憂鬱的淡淡橙味;於是毫無疑問地,在母子倆終於相擁時,我也因這樣感人的場景而落淚。母親問我為何滿臉淚痕時,我會說,不過心在書中,心隨書動。

  在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我覺得自己完全融入了書中人物世界。我會因那種莫名的卻在字裡行間迸發出的革命的熱情而心潮澎湃,好像自己也同主人公一樣,為那人類最偉大的事業——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而揮灑無數血與淚,不盡痛與苦,卻甘願為那崇高的信仰不畏劫難;我會因主人公突然被人用槍所威脅性命但卻一心救同伴的機智舉動而又擔心,又讚賞;我會因主人公在極度寒冷的氣候下修鐵路、退敵軍,受傷卻無畏而心疼崇拜;我會因主人公最終殘疾卻意志堅強而滿心肯定。於是,當我終合上這本書,我不由感慨,我心隨書動,我已不能自拔。

  最近迷上讀《水滸》,我心亦隨書動。看水滸好漢有情有義、忠肝義膽,我會忍不住讚一聲;聽水滸好漢對話直接,性情率真,雖會有些粗俗,卻使人之形象在我心中深刻,我會不經意笑一下;睹水滸好漢精彩對打,使出渾身解數,我會覺得周圍的風呼呼作響,他們衣袖飛揚。我與父親交流讀書感受,我說,心隨書動。

  我從人物的悲歡離合中走過,體會自己心情的微妙變化,我想,這應喚作“心隨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