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實踐觀專題訓練

  高考馬上就要到來,在剩下的備考時間裡,多做練習鞏固知識點的記憶和運用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各位同學練習。

  :選擇題

  1.2015年3月30日,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這次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團隊匠心獨運,首次在運載火箭上增加了一級獨立飛行器——被形象地稱為“太空擺渡車”,直接將衛星送入了工作軌道,比以往節省了好幾天的時間。這表明***  ***

  ①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

  ②只有尚未認識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③科學技術的發展取決於人類認識的提高

  ④創新自然規律可以造福人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實踐決定認識,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利於人類認識的提高,故排除③;規律不能創新,故排除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團隊匠心獨運,直接將衛星送入了工作軌道,比以往節省了好幾天的時間,體現了①②。

  2.下圖《可以吃,不可以吃》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B.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

  C.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

  D.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答案] B

  [解析] 根據漫畫中對於“轉基因食品”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爭論,我們知道人的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因此我們要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符合題意的只有選項B;選項A、C、D與題意不符合,故排除。

  3.在牛頓經典力學問世後的200多年時間裡,許多科學家認為,整個宇宙都要服從這一“永恆定律”。20世紀初,愛因斯坦發現牛頓的運動定律只有在巨集觀低速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牛頓力學的“永恆定律”神話被打破。這啟示我們***  ***

  A.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B.人們對同一確定物件會有多個真理性認識

  C.對同一事物的判斷因人的主觀性而產生差異

  D.真理適用於任何已知和確定的歷史條件和範圍

  [答案] A

  [解析] 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範圍,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牛頓力學的“永恆定律”神話被打破說明真理是具體的,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符合題意,D是錯誤的。對同一客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但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B是錯誤的;C項不符合題目主旨;故本題答案選A。

  4.所謂“幹一寸勝過說一尺”,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重在落實、貴在行動、少說多做。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說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動

  B.認識來自實踐,實踐才會形成認識

  C.只有實踐才能夠真正地改造世界

  D.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答案] C

  [解析]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題幹中重在落實、貴在行動、少說多做,說明了只有實踐才能夠真正地改造世界,C正確。A不是哲學原理。B、D是說實踐決定認識,與題幹不符。

  5.隨著3D列印技術日趨成熟,小到一件衣服、一塊巧克力,大到一輛汽車、一架飛機,陸續被成功的“列印”出來。近日有媒體報道,有10幢應用3D列印技術建成的房屋在上海張江高新青浦園區正式交付使用。這些建築的牆體是用建築垃圾製成的特殊“油墨”,依據電腦設計的圖紙和方案,經一臺大型的3D印表機層層疊加噴繪而成,建築過程僅花費24小時。這一材料直接佐證了***  ***

  ①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需要創造新的聯絡

  ④實踐是一種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故①項表述錯誤;事物聯絡具有客觀性,③項中“根據需要創造新的聯絡”的表述違背了事物聯絡的客觀性,是錯誤的;②④兩項表述正確且符合材料主旨。因此,答案是C項。

  :主觀題

  6.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中國目前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材料一 面對生態保護和發展經濟的兩難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態補償”的辦法來破解,對保護自然生態有功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補貼。在近兩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斷完善補償辦法,提高補償標準,新的補償辦法根據不同型別、不同地區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實現差別化補償。

  材料二 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關注經濟發展質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從黨的到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央領導多次強調:經濟社會發展不應片面追求GDP,將來的發展可能會經歷一箇中速增長期,很難長久保持兩位數,但是隻要保持住7%的增長,到2020年實現小康就完全有可能。我國的經濟工作,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1***結合材料一,運用《生活與哲學》中實踐決定認識的知識,說明A市處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的舉措。

  ***2***請運用真理的相關知識,分析對GDP認識的變化過程。

  [答案] ***1***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為解決生態保護與發展經濟的兩難困局,A市提出了“生態補償”的辦法。②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通過實踐摸索,A市不斷完善補償辦法、提高補償標準。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A市探索並不斷完善“生態補償”辦法有利於解決生態保護與經濟

  發展的矛盾。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證明生態補償辦法切實可行,能夠破解困局。

  ***2***①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對GDP認識的變化過程正確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特點。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對GDP認識的變化過程體現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③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對GDP的認識也是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