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服務論文參考範文

  藥學服務可以達到減少藥害、提高藥物治療質量、節省醫藥資源、降低醫療費用的積極效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影響中藥藥學服務的因素

  隨著醫院藥學從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技術服務模式的轉變,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逐步開展起來,藥學服務便成為熱門話題見諸報刊,然而,涉及內容基本上都是有關西藥藥學服務。為此,筆者就中藥的特點及其臨床藥師服務作一探討。

  1 影響中藥療效的因素較多,決定了中藥應用需要更廣泛的藥學服務 影響中藥療效的因素有諸多方面,除了生物和環境因素外,中藥的品種、產地、採收、儲藏、炮製、配伍、劑型、劑量、煎服等本身因素則是影響其療效的主要方面。

  1.1 保證中藥飲片質量,提高臨床療效

  1.1.1 適時採收

  因不同藥用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長期和成熟期,而其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將隨其不同入藥部位和植物各部分的不同生長期而異,故採藥時間應隨著中藥的品種和入藥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如丹蔘的有效成分丹蔘酮ⅡA、丹蔘酮Ⅰ的含量,第4季度收穫的丹蔘比其他季節收穫者高2-3倍;薄荷在開花盛期採收者,揮發油含量最高;青蒿中所含抗癌成分青蒿素在7-8月花前盛葉期含量高達0.6%,開花後含量逐漸下降[1]。作為中藥師可指導藥農適時採收,從源頭上把握藥材質量。

  1.1.2 合理貯藏

  中藥貯存、保管條件直接影響其質量。不同的貯藏時間、溫度、溼度和方法對藥物所含成分有明顯影響。有人曾做過實驗,三棵針中的小檗鹼隨貯存時間的延長其含量逐漸降低,貯存3年在見光、避光兩種條件下,小檗鹼含量分別降低54.1%和39.88%。又如刺五加貯存時間超過3年或在高溫***40-60℃***、高溼***相對溼度74%以上***、日光照射等條件下貯存6個月,其中所含丁香苷幾乎喪失殆盡[1]。中藥顆粒劑﹑散劑易吸潮發粘,注射劑的澄明度易受溫度﹑pH值的影響,故要指導中藥保管人員結合每種藥物特點合理貯藏,防止中藥發黴、變色、蟲蛀、泛油等,保證中藥質量,從而發揮其應有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產生。

  1.2 協助醫師針對病情選擇恰當的中藥

  這一點是臨床藥師發揮藥學服務的關鍵所在,要求藥師必須具備較紮實的中醫藥知識和一定的臨床經驗,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協助醫師,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1.2.1 必須按照中醫藥理論辨證用藥

  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多學科的滲透、交叉,用現代藥學理論來研究傳統中藥也取得了可喜成績。然而,與易理解的西藥理論相比,中醫藥理論博深難明,以至於有人對中醫持懷疑態度,也出現了用西醫藥理論指導中藥應用的誤區。現代醫藥學和傳統醫藥學兩者建立的基礎不同,理論體系、思維模式都存在差異,臨床中藥師應堅持宣傳,提高他們對中醫藥理論的認識。應用中藥只有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辨證施治,才能取得應有的治療效果。

  1.2.2 指導醫師或患者正確地選擇劑型

  中藥除了傳統湯、丸、散、膏等劑型外,近年來也出現了顆粒劑、片劑、口服液、注射劑等新劑型,中藥的品種也日益增多。作為一名臨床藥師,應為醫師提供專業化的藥劑服務,即根據患者病情和各劑型特點選擇能發揮最大療效的品種和劑型。湯劑是口服劑型中應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靈樞·邪客篇》中就有治“目不瞑”的半夏湯。

  《傷寒論》載方113首,有95方是湯劑[2]。長期以來,湯劑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優點:根據病情的不同可以靈活加減,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湯劑多為複方,經過精心的配伍,藥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同,達到了降低不良反應、增強療效的目的;湯劑為液體制型,吸收快、作用迅速。正如李東垣所說:“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所以,應建議醫生儘可能選用這種劑型,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中藥注射劑是在湯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劑型,是對中藥劑型的補充與完善,擴大了中藥應用的範圍,適應了中醫臨床危急重症治療的要求。但由於中藥及其複方的成分比較複雜,藥液中往往多種成分並存,雜質難以除盡,也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和可靠的質量控制方法,對注射劑的澄明度、穩定性和臨床療效均有一定影響。故此,2005年新版《藥典》只收錄了止喘靈注射液、燈盞細辛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凍幹***和清開靈注射液4種中藥注射劑。

  近年來,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道也不斷增加,1960-1993年國內期刊的780篇文獻共報告189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而1994-2002年9年間,國內主要醫藥期刊的193篇文獻就報道了355例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3]。所以,建議 臨床醫師慎用中藥注射劑,並且與其他中藥劑型一樣,儘可能避免與其他藥品同時 應用。

  膠囊劑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在提取、濃縮過程

  中不需要濾除沉澱物或醇沉精製,與療效相關成分損失少,基本保持了中藥湯劑的特點,然後直接將原藥粉或粗提取物裝入膠囊,不需要加粘合劑和壓力,在胃腸道中崩解快、吸收好,較丸劑、片劑顯效快,又由於膠囊的包容,提高大部分成分的穩定性,掩蓋了中藥的不良氣味。該劑型既具有現代藥劑的優勢,又不失中藥的傳統特色,使其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睞。

  1.2.3 重視中藥***飲片***炮製後特點,針對病情靈活選用

  對某種藥功效與應用,臨床醫師比藥師有 經驗,但對各種炮製品的作用特點,藥師卻勝一籌。如白朮是常用的益氣健脾藥,生用時益氣生血,經用土或麩炒後,甘溫之性﹑健脾燥溼作用明顯增強。半夏有毒,生品多作外用,經明礬水制後***清半夏***,增強了它的燥溼化痰作用;經生薑、明礬水制後***姜半夏***,其降逆止嘔作用大增;經甘草、石灰水制後***法半夏***,多用於中成藥中;與其它藥物混合發酵後所得的半夏曲主要用於痰多食積之證。臨床上常用的當歸更有全當歸、當歸尾、當歸身、當歸頭、酒當歸、土炒當歸、當歸炭之不同,中藥師要應用炮製理論,協助醫師依據臨床所需加以選用,提高療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1.3 幫助患者選購質量好的中藥飲片

  影響中藥***飲片***質量,除上述採收和貯藏外,中藥來源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品種、產地不同,其質量也有明顯差異。有人測定,新疆產甘草含甘草次酸7.2%、甘草甜素11.1%,同一地區所產光果甘草含甘草次酸3.4%、甘草甜素4.02%,另一品種粗毛甘草含甘草次酸僅0.72%[4]。長白山的野生參,東北各省與朝鮮、日本的園參,其人蔘總皁苷含量不同,皁苷單體的含量也不一樣,故歷史上形成了“道地藥材”的概念,即某一地區生產的某種藥材,質量高、療效好,如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子、四川的黃連、山西的黃芪等都是享有盛名的道地藥材。因此,為了提高中藥***湯劑***療效,應選擇質量好的中藥飲片。

  1.4 指導患者正確的煎服中藥湯劑

  中藥湯劑療效的取得,除了辨證用藥準確、選擇優良的中藥飲片外,還有患者自己能提高療效的正確煎服法這一關。清代 醫學家徐靈胎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與不效,全在於此。”名醫陳修園也說:“病之愈與不愈,不但方必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而非但無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這說明中藥煎服法對中藥療效的發揮影響很大,應引起醫師與患者足夠重視,臨床藥師應從容器的選擇、用水浸泡、火力大小、服藥時間方法、飲食禁忌等多方面給予正確的指導。

  2 進行廣泛宣傳,轉變中藥無不良反應的錯誤觀念

  中藥來源於天然,人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生薑、大棗、山藥及大小茴香、肉桂便是中藥;且相對西藥來說,藥性和緩的中藥多用於慢性疾病的治療,加之中藥不良反應的監測比較困難,於是便產生了中藥沒有不良反應的概念,甚至有些醫務人員對中藥的不良反應也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

  事實上,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對中藥的“毒”有了認識。如對作用峻烈的砒霜、生馬錢子、生川烏等,在功效中表明“有毒”;婦女妊娠時的用藥禁忌;藥物配伍時的“十八反”和“十九畏”都是前人對中藥不良反應的經驗 總結。  隨著醫藥科技的 發展,人們又發現馬兜鈴、關木通、廣防己、天仙藤等,若長期使用,其中所含的馬兜鈴酸會導致腎間質纖維化,引起腎功能衰竭;天花粉中的天花粉蛋白有明顯的致流產作用;即使金銀花的有效成分綠原酸也具有高致敏性。這些都值得引起我們重視。中藥師應進行廣泛的宣傳,促使人們改變中藥無不良反應的錯誤觀念,正確認識中藥的作用,以安全合理地運用,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3 思考與討論

  中藥來源於自然界,使人聯想到同樣來源於自然界的食物。歷代也有“藥食同源”一說,只不過藥對人體的作用強了一些,這大概便是中藥安全“無不良反應”的緣由了。也正因為它產生於自然,故受自然 環境影響較多,且不只是生長過程,也延續到中藥的貯藏。土壤、光照、溼度、溫度等不同,中藥飲片的質量差異便很自然地表現出來。 臨床藥師就是要掌握規律,利用這些因素提高中藥質量,避免那些降低中藥質量的因素,從而保證優良的中藥 應用於臨床。

  西藥是在人們主觀的、能動的、有目的實驗基礎上,弄清了藥物的性質、結構、效應,甚至代謝過程,也就是說,基本掌握了它的規律後去生產的,而中藥產生於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對人們來說它還比較陌生,需要進一步的去認識和探知,從而徹底搞清它,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就化學成分來說,中藥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表現在:

  ①各種成分性質各異,生物活性也各不相同,而這些成分在各類中藥中卻普遍存在,僅對有效成分明確的中藥,可參照西藥的藥代動力學方法進行研究。但需要說明的是,中藥或其複方製劑的單體成分藥動學引數,往往不能完全代替某味中藥或複方製劑的作用規律。絕大多數中藥製劑哪些成分起作用,在哪些環節起作用,藥物的體內轉運過程和生物利用度等都不太清楚,很難象西藥那樣從微觀上較準確地指導合理應用,這正反映了中藥作用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②中藥在炮製、配伍、製劑***煎煮***等過程中,各成分之間發生水解、聚合、氧化、還原等產生新物質,使中藥複方發揮增效、減毒或改變藥效的作用,體現了中藥效用的綜合性、協同性,炮製、配伍、製劑***煎煮***就是為了增 加中藥在某一方面的協同作用。所以,湯劑是臨床應用最廣泛、最能充分體現中醫藥特色的一種劑型就不難理解,並且提示在有效成分不明確的時候,儘量選擇能儲存“可能發揮療效作用的成分”的劑型。至於主張中藥單獨應用、煎藥時的容器選擇、服藥時的飲食禁忌,也是考慮其它藥物和食物影響該藥綜合性、協同性的發揮。

  ③中藥處方以複方居多,即便單方成分也很複雜,更何況單體成分也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使其呈現出廣泛持久的作用特點。因此,中藥的不良反應可能累及多器官、多 組織且呈慢性累積性,不良反應一般很少立刻表現出來。所以,加強合理用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才是真正對患者的安全負責,對患者的健康負責。

  總之,中藥的自然屬性,所具有成分的複雜性,是其區別於西藥的根本特點,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自然也表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