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排列古代詩人

  詩人,就一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寫詩的人和詩作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虞世南永興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1] 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慾,意志堅定努力學習。在陳朝時,曾任建安王法曹參軍、西陽王友。入隋後,官祕書郎、起居舍人。隋朝滅亡後,被竇建德任命為黃門侍郎。李世民滅竇建德後,引虞世南為秦王府參軍、記室參軍、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等共掌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太宗貞觀年間,歷任著作郎、祕書少監、祕書監等職,先後封永興縣子、永興縣公,故世稱“虞永興、虞祕監”。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太宗敬重。貞觀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2] ,配葬昭陵。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凌煙閣。[3] 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祕監集》 4卷,收入 《四明叢書》。

  篇2

  上官儀 編輯

  上官儀***608年-665年***,字遊韶,陝州陝縣***今河南陝縣***人,唐朝宰相、詩人,才女上官婉兒的祖父。

  上官儀早年曾出家為僧,後以進士及第,歷任弘文館直學士、祕書郎、起居郎、祕書少監、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為皇帝起草詔書,並開創“綺錯婉媚”的上官體詩風。

  龍朔二年***662年***,上官儀拜相,授為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因為唐高宗起草廢后詔書,得罪了武則天,被誣陷謀反,下獄處死。中宗年間,因上官婉兒受中宗寵信,追贈上官儀為中書令、秦州都督,追封楚國公。

  篇3

  王勃 ***唐代詩人*** 編輯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篇4

  盧照鄰 編輯盧照鄰***約636-約680***,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定興縣***人,初唐詩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後人有多種說法,有三子,現其後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縣內。盧照鄰出身望族,曾為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為經典。手足殘疾,自悲時運,自沉潁水而死。

  篇5

  楊炯 ***唐代詩人、初唐四傑之一*** 編輯

  楊炯***約650—約693***,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楊炯自幼聰敏博學,唐顯慶四年***659年***應童子舉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補祕書省校書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約如意二年***693年***卒於任上。

  楊炯文學才華出眾,善寫散文,尤擅詩。現存詩30餘首,以五言見長,多邊塞征戰詩篇,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 ,氣勢軒昂,風格豪放,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在藝術上,對仗工整,音韻合律,既有律詩的嚴謹之風,又有樂府詩的明快特色。其他唱和、紀遊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豔之風。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餘篇。楊炯反對宮體詩風,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樑“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明代童佩輯有《楊盈川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