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父母的散文

  父母的愛,是一種對兒女天生的愛,自然的愛。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這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偉大、最美妙的力量莫過於父母對我們的愛;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父母的愛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就感覺心中愧疚,有許多話藏在心底,不能說出來。

  父母年邁,往日硬朗的身體逐漸衰弱,不知不覺已彎腰駝背,這一切我們都看在眼裡。面對我們,他們的話越來越少了,從來不多問什麼。我能猜透他們的心思:子女都已身為父母,想說的自然會說出來,不想說的也沒必要去問,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空間,再不象當年主動去參與子女們的具體生活。

  父親一生坎坎坷坷,坦坦蕩蕩;母親老老實實,勤勤懇懇,與世無爭。父母含辛茹苦養育了四個兒女,雖然都沒有出類拔萃,飛黃騰達,可是個個本份孝順,心地善良。每次回家,母親都不讓買東西,總是說我們什麼都不缺,你們照顧好自己就行了。我心裡明白父母雖然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可他們依然靠自己的雙手做著力所能及的養殖和種植,從來不向子女開口要一分錢。說實話,我多想他們象街頭的老頭老太太一樣,開心的玩牌,打麻將。。。可是他們不會,只是空閒之餘到門口坐坐,和鄰居說說話,別無其他。父母不講究穿戴,一生艱苦樸素,很少新增衣服。一件衣服只要不破,不管顏色多麼褪色,總是捨不得丟掉,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我知道這是我們做子女的失敗,因為我們極少想到為他們新增衣服,縱然他們心態穩定 ,年事已高不再注重外表,也沒有心情去逛商場超市,這是典型的農村老人最普遍的心態。我明白我們應該象當年父母照顧我們一樣,為他們選擇衣服的時候了。

  因為工作,我平時幾個星期才回家一次,父母從來不埋怨什麼,回來的時候總是說:不要牽掛我們,我倆結實著呢,照顧好孩子和公婆。。。多麼善良樸實的老人啊!我拿什麼來報答你們呢?每次轉身離開,我感覺我的眼睛溼溼的。兒女傾注了父母一生的愛,他們只是不善於表達。有時候因為生活中的不快,難免把憂鬱的心情帶回家,儘管自己極力掩飾,雖然和父母分開住那麼長時間,可他們依然能感覺得到微妙的變化。父親會自覺的把孩子帶出去玩,母親默默的收拾著家務,為我做著我從小愛吃的飯菜,末了說一句:不早了,吃了飯早點回吧.也許天下的父母都大同小異,也許他們從來不要求回報,可從他們的眼神裡我分明看到了期待,期待兒女能過的更好。

  老人年紀大了,生活裡多了許多孤單,我知道他們更需要兒女的陪伴,可此時往往是兒女正打拼人生的關鍵階段,所以他們常常遭遇冷落,空落落獨守著寂靜的過去和孤獨的現在,除非是在某個特定的日子,才被子女們重視,兒孫們才得以團聚,一家人熱熱鬧鬧有個家感覺,這是父母企盼已久的日子,縱然這一天再勞累,也會毫無怨言,樂在心裡。即使再忙碌,我們在偶爾的閒暇之餘,心中也默默為父母祈禱著平安健康。當他們稍微有點什麼閃失,我們會立刻不顧一切的飛到他們身邊,圍繞在父母膝下,察言觀色噓寒問暖,唯恐晚一分鐘就再也見不到他們。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永遠也寫不完,在此我恭祝天下所有的父母們,希望你們在有生之年一定愛惜自己,這也是我們做兒女的最大心願!願你們永遠健康平安,安度晚年!

  :我的父母愛情

  說到愛情,何為經典、什麼樣的愛情才最令你感動?是雙宿雙飛化蝶追隨的梁祝?還是泰坦尼克上我心永恆的JACK、ROUSE?是許漢文白素貞的千年一回?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生死悲歌?又或者,是白流蘇與範柳原的傾城之戀。

  對於這些,我只想說——“NONONO”!在本人看來,最令我感動的愛情,莫過於父親母親的怨而不悔、嫌而不棄、愛而不言——總把關心擺出一副臭臉,總借罵名說出許多叮囑。

  母親總怨父親窮,怨父親沒能給自己一個人人羨慕的婚禮,做不了一天的公主;沒能在自己十月懷胎時端湯送水的服侍,當不了一年的皇后;更怨父親沒能有份輕鬆高薪的工作,帶累她整日辛苦勞作,讓衰老的速度比時間還無情。

  然而,她卻也從來不曾後悔過這場婚姻,總笑著對我說“你爸屬雞,我就只好嫁雞隨雞了”。

  沒有夢幻的婚禮,母親也笑著拜了堂;沒有享受的懷胎,母親也由衷期待著我;即使是呆在颳風漏風、下雨漏雨的破屋子裡的那幾年,即使是活在起早貪黑、辛苦清貧的日子裡的這些年,母親始終沒有後悔過17歲那年訂下的親事。她離不開父親,離不開這個家。

  同樣離不開這個家的,還有我的父親。

  父親總嫌母親煩,嫌母親耳朵不好總聽錯話、會錯意,亂髮一通脾氣;嫌母親大嗓門還愛顯擺,總做一些無知可笑的事;更嫌母親小心眼還管得多,不懂處世還無理取鬧,連累他總要收拾爛尾,難於交涉。

  然而,像母親一樣,父親也從沒想過要離棄母親。

  和父親聊天時,他總對我說,“以後要好好對你媽,要比對爸爸好。你媽耳朵不好,老了更不容易,別讓她覺得,自己越過越沒用了。”

  “等我和你媽都老了,老到幹不動了,我們呀,就不再為你操勞了。我和你媽,就留點兒地,種種蔬菜,弄弄花草,過自己的小日子。到那時,你媽恐怕一步也離不開我了,我就當她的耳朵。”

  就這樣,一個怨,一個嫌。看似平行的兩條線,卻隨時間蔓延在空間裡相交了,這就是我的父母愛情。

  父親高興時會多喝兩杯,母親便一面嗔怪,一面把好菜推到父親面前,自己吃飯時又少夾了許多菜。父親不在家時,母親會和我聊到父親,說他最近吃得多了、少了,長得胖了還是瘦了。哪怕只胖一點,母親也會笑得舒心些。她總說“你爸爸太瘦了,又經常失眠,我就擔心他身體吃不消啊。只要他身體好好的,我們一家,就永遠不會垮。”

  在學校和父親通電話聊到母親時,父親說,你媽媽性子急,做什麼事兒都喜歡一次性做完,她一個人去地裡幹活,我總不大放心。平時在我這兒幹活,我總會提前半個小時讓她回家做飯。我知道,她想多做些好菜給我吃,又想多幫我幹些活兒,所以,每次十點鐘時我都會說成是十點半,這樣,她才能早點回去,做飯也就不用那麼心急了……

  諸如此類,父母愛情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滲透總能讓我輕易感動。而最令我感動的愛情也莫過如此——沒有因為相愛而在一起,卻因為在一起了而永不分離,成了最心繫彼此、最瞭解彼此、最適合彼此的。

  有人說,這樣的愛情更像是親情,沒錯。其實,父母的愛情之所以令我感動,正是因為它經歷過生活的磨練和考驗,漸漸少了愛情的自私,多了親情的純粹,而“純粹”,又是愛情得以長久的保證。

  所以,管你千古流傳還是家喻戶曉,管你痴恨纏綿還是轟轟烈烈,最令我感動的,依然是我的父母愛情!

  :孝敬父母

  爸爸媽媽是把生命給我們的人,他們用世上最無私的愛養育我們,使我們長大成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孝順和尊敬我們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賜予我們生命。我們從呱呱落地到成長為今天的學生,爸爸媽媽犧牲了多少的時間和心血,花費了多少的精力和財力。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恩情深厚而無私,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起碼的道德。

  孝敬父母是從點點滴滴做起的,並不是轟轟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畢淑敏曾言“孝心無價”。

  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好字。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價的。

  ――畢淑敏《孝心無價》

  既然父母對兒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兒女的又有什麼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僅沒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兒女的對父母的孝敬無論好到什麼程度都不為過。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者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沒有哪個朝代不重視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倫理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精忠報國、事業有成的人,都和聽從父母善言、尊敬奉養父母、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是分不開的。凡是不敬師長、不講信用、不思進取、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無惡不作、幹盡天理不容、危害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敗家子、逆子;尤其是對父母忘恩負義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選用良才時,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們認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麼會對我君王盡忠呢?此說十分有理。因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實在可靠。可見,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所以,中國古代是以孝道作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盡孝的好榜樣。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