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收音機的抒情散文

  歲月如水,時過境遷。真想遠離城市的喧囂,一個人走在空曠的地方,手捧著曾經心愛的收音機盡情地把玩,再次尋找它曾經帶給我的快樂時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收音機

  我家搬到舟山的時候,家裡面已添置有一輛永久牌加重車,一臺收音機。收音機是凱歌牌,是電子管收音機,那是六七十年代的名牌。

  舟山島那個地方是聞名全國的大漁場,在魚汛期也是颱風比較頻繁的季節,那氣象預報的廣播要比內地頻繁的多得多。我記得,在臺風季節裡從收音機裡聽到的有:“大頭洋、毛頭洋、漁山、大陳漁場”等漁場的情況,並報告每小時的風速、颱風在哪裡登陸,也要根據颱風影響本區的程度,報出颱風警報和颱風緊急警報,舟山廣播電臺的播音員用得是舟山方言,跟唱歌似的,但有時候也用普通話。根據氣象預報,漁船、貨輪、客船和軍艦,選擇進入避風港錨地避風的地點和時間。從我居家的窗子,可以看到海軍的幾個軍用碼頭,如果是風平浪靜的好天氣,碼頭上停靠的軍用船隻很多,如果是颱風來了,碼頭上停靠的船隻就沒有了。

  ***期間,收音機裡面播送的是八個樣板戲,也教唱樣板戲,加上學校的音樂課也教唱樣板戲,耳濡目染,我對八個樣板戲的主旋律和主要唱詞,一般都能爛熟於心。其實,這八個樣板戲也是很好的現代京劇和現代芭蕾舞曲。比如,通過改編的《沙家浜》獨唱、合唱與伴唱的結合相當美;《紅色娘子軍》中的“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歌詞也很美,“快樂的女戰士”、“洪常青就義”等音樂旋律既動人也感人。還有後來新推出的《杜鵑山》音樂、唱詞和唱腔的統一也確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以後再編的現代京劇均再也沒有突破《杜鵑山》的藝術高度。尤其是根據柯湘主打唱的《亂雲飛》改編的,用民族樂器演奏的《亂雲飛》堪稱一絕!

  “***”後期,收音機裡面的文藝節目也是比較多的,像殷承忠的鋼琴協奏曲《黃河》氣勢磅礴,也會使人產生一種蕩氣迴腸的感覺;趙連甲的山東快書:“火車站裡有火車,火車站裡有旅客,旅客們不是上車就是下車”;馬耿慧的京韻大鼓:“小白菜剁了根,騰出我們的北房來,迎接親人兒”;二人轉《祖國處處有親人》和快板書《奇襲白虎團》等的收聽率和受聽眾歡迎的程度也是很高的。我也喜歡聽電影剪輯,一是“***”後期出的故事片像《青松嶺》、《火紅的年代》、《第二個春天》、《偵察兵》、《創業》等,二是反映抗美援朝題材的故事片剪輯。還有廣播劇,我記得有一個名叫《小麗娜的星期天》的廣播劇,很革命的,是反映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受盡壓迫和苦難的廣播劇,劇情是小麗娜的父親在公園裡扮著一隻黑猩猩,為資本家賺錢。收音機裡播放的歌曲也有好聽的,像馬玉濤唱的《想起你們格外親》:“小河的水清悠悠,莊稼蓋滿了溝,解放軍進山來,幫助咱們搞秋收,拉起了貼心話,多少往事湧上心頭”; 還有“我站在虎頭山上,迎著朝陽放聲歌唱,歌唱領袖毛主席,歌唱偉大的共產黨”;其它的比較優秀的歌曲有《挑擔茶葉上北京》、《千年的鐵樹開了花》,還有一首是《我為革命下廚房》等等。我聽說書也是很上癮,幾乎天天不拉。我聽過上海廣播電臺的說書《漁島怒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曹燦播出的《新來的小石柱》,這個節目的名字叫“長篇小說連播”。

  男孩子的特點是好動,對家裡的這臺收音機,我也是經常的調臺和換臺,既聽中波,也聽短波。不過,那時,《***》沒有收聽到過,臺灣電臺的播音倒是收聽過,現在我想想臺灣的廣播,無非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大陸中國的攻擊;二是策反,比如“反正”過去一個飛行員,駕駛什麼樣型號的飛機給獎賞多少多少兩黃金。而且,開頭總是要說上一句:“中共大陸弟兄們”之類的話,不過,從現在看,宣傳的效果也不能說沒有,往大陸跑的和往臺灣跑的都有,但總是少數,小時候我偷聽臺灣廣播,好奇心佔了上風。現在,香港、澳門已經迴歸祖國,按照“一國兩制”的構想,臺灣遲早也要回歸祖國,這主要取決於祖國的發展和強大。

  一九七六年的中國,是一個發生了許多事的年份。年初的一天早上,我正準備上學,收音機裡播出了周恩來因患癌症逝世的新聞,我聽到這個訊息,心裡一陣陣的難受,眼睛一熱,淚水從眼睛裡掉了下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夏青的播音,更使人肝腸欲斷。現在我彷彿還聽得見夏青那沉痛和顫抖的語調,在我耳邊響起。對周的逝世,我們都自覺自願地戴上了黑紗,沉痛悼念人民敬愛的周恩來。在這一年裡,由於***的發生,***重被打倒,使人心裡感到沉重,那一首“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的小詩彷彿烙在心上,不可能忘卻。我從收音機裡聽到了遼寧的隕石雨、海城的地震和唐山大地震;朱德委員長的逝世和毛澤東主席的逝世;粉碎“四人幫的喜訊和***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訊息。從收音機裡面,我也聽到了,粉碎“四人幫”文藝大解放的生動與活潑的局面,一批被禁錮的電影開始放映,一批優秀的電影插曲和優秀的歌曲開始在收音機裡播送,像《上甘嶺》的插曲、《洪湖赤衛隊》的插曲、《冰山上的來客》的插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的插曲等等;優秀歌曲中有《馬兒啊你慢些走》、《草原讚歌》、《花兒與少年》等等。特別是越劇《紅樓夢》電影的放映和紅樓夢選段在收音機裡面的播出,更是使人如醉如痴,我居家樓上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有幾個整天嘴裡哼哼唧唧地唱:“天上掉下來個林妹妹”,使人感到打倒“四人幫”以後,生活的豐富多彩。

  我去插隊了,爸給我買了一個海鷗牌半導體收音機,這個收音機伴隨我度過了下鄉插隊的日子。我回開封參加工作後,在一個鄉下的集鎮門市部當營業員,作為一個小青年,有三個春節都是我自告奮勇值班,伴隨我一個人值班的是一個百泉牌的半導體收音機,這三個春節我都是在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中度過的。現在,我們得益於改革開放,廣播電視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各式各樣的家用電器都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電視、音響、錄放機、VCD和DVD和MP3,其更新換代的迅猛,已經讓人不適應。可是由於家用電腦作為辦公用具進入家庭,手提電腦的出現以及電腦加入“因特網”,更使世界變得既小又大。這樣以來把收音機更擠得成了一個狹小的空間,但收音機曾給人們帶來的歡樂與痛苦,知識與資訊,現在取代不了,將來也取代不了。

  :收音機

  收音機是個好東西。我喜歡收音機。尤其是巴掌塊兒大的那種收音機,小巧,精緻,隨便放在褲兜裡就可以帶走。隨時隨地可以開啟來與世界建立聯絡。掏五塊錢買一幅南孚電池,可以聽半年,經濟實惠,有如訂報紙。聽內心,聽天下,其樂無窮。

  我從很早的時候就對收音機產生了好感。我斷斷續續聽過的收音機,大大小小的加到一起,至少有三十個了。可以說是各種各樣的收音機,我都聽了。

  我聽過兩款日本株式會社生產的收音機,一大一小,都是相當的不錯。尤其是那個巴掌塊大的。那是一款討人喜歡的機子。音質好,款式好,調諧尤其好。不知是我太匪了,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反正國產的那種收音機,到了我的手裡,用不了多長時間,調諧繩子便不是斷了,就是鬆了,無論你怎麼擰,就是不變臺。但是那兩款日本機子,從來沒有出現過那種情況。從質量上來說,那是我聽過的收音機裡最好的兩款機子。從那兩款機子上我最早地體會到什麼叫人性化的設計,什麼叫細節決定成功。那兩種機子帶給我的美好感受是經久難忘的。當然,那兩款機子都是我從別人手中弄來的二手貨。

  由於種種原因,我曾經一度痛恨過日本,但是自從聽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產的收音機,我對日本的那種情感似乎減弱到無了,甚至對那個可怕的國家產生了另一面的好感與敬佩。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只收聽英國BBC臺,***臺,朝鮮國際臺,還有伊朗臺等的廣播節目。當然都是對華的漢語廣播了。聽BBC臺給我的感覺是:一個人似乎在這樣說:來吧,讓我們坐下來聊聊天吧,看看世界的真相吧,生活真有意思呢,你知道嗎?聽***臺,給我的感覺是:一個人似乎在這樣說:來吧,讓我給你講講發生在你們國家裡但你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的事兒。聽朝鮮國際臺給我的感覺是:一個人似乎在這樣說:來吧,聽聽我們金家人有多麼的優秀!聽聽朝鮮人民天堂般的生活吧!聽伊朗臺給你的感覺是:一個人似乎在這樣說:來吧,聽聽《古半經》是怎樣吟誦的,是不是比音樂還動聽?尤其是朝鮮國際廣播電臺,他讓我第一次對世界的荒誕性有了親身的體會。你比如,他早晨給你播放的節目,總長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但他幾乎能將半個小時候時間用去歌唱他們的鋼鐵元帥金日成,金正日。一個人即便是聖人,有必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去為他歌唱麼?被歌唱的人天天聽著那樣的聲音,難道真的就不厭煩嗎?真是太奇怪了!那是大約二00三年的一天早晨吧,我無意聽到一句話:我們英勇的朝鮮人民在偉大的鋼鐵統帥金正日的帶領下種植馬鈴薯抵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說實在的,當時我聽了這句話,我一個人在屋子裡忍不住笑出了聲。這不是太可笑了嗎?都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了,世界都已經走到哪個地方了,你們英勇的朝鮮人民還在你們鋼鐵統帥的帶領下種植馬鈴薯抵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馬鈴薯不就是洋芋蛋嗎?美帝國主義還在侵略你們嗎?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靠種植洋芋蛋來抵抗,那能抵抗得了嗎?人家恐怕都已經發展到你用***也未必能抵抗得了的程度了啊!

  我之所以喜歡聽這些臺,還可能因為我天性裡的好奇。我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這可能與我出生在一個資訊過度閉塞,交通過度不發達的邊遠山區有關。***當然,現在這方面的情況是好多了。***尤其是我身處其中,卻很少認識到的一些新情況。比如,我處在我們偉大的祖國裡,有好多情況,聽我們偉大祖國的電臺我是難聽到的,許多時候,我的感覺是:我只能看到我們偉大祖國的臉,卻很少難看到他的尻子。而經常看臉忘記了看尻子是不全面的,是看不到祖國立體感的美的。但是聽外面的電臺似乎能彌補這個不足。往往還有這樣一種情況,在我們偉大祖國裡發生的事情,國外電臺播了幾天了,新聞都已經變成舊聞了,我才能在我們偉大祖國的電臺上聽到,有時候還出現聽不到的情況。另一方面,有一個好處是很明顯的:廣告少。有一段時間,我聽地方臺,比如我們的寧夏人民廣播電臺,我最頭疼的便是廣告。最討厭的廣告。無休止的廣告。不要臉的廣告。硬往你的懷裡,耳朵裡,甚至尻子裡鑽的廣告。有些廣告反反覆覆地播,一天之內簡直能重播上上千次。而這些國外臺就很簡潔了。廣告顯然被完全地過慮掉了。開門見山,單刀直入,不拐彎,不抹角。那種又長又臭,囉裡囉嗦的導語都很少,真讓人痛快。尤其是那些電臺能提供給你有思想的資訊。

  不過,我不得不承認,我很幸運,甚至非常地幸運:我生活在了一個已經完全允許聽他國電臺的時代。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公民,我在無意中享受到了這樣一個權利,在某種程度上來上來說,我已經獲得了有如王者的尊貴了。這說明我的祖國對我是尊重的,信任的,放心的,她相信我自己會判斷,會選擇,會操心,她已經將許多屬於我自己操心的事情還給我了。一句話,她不像婆婆一樣經常跟在我的後面盯我的哨了。從這一個方面來說,我們這個時代就足以稱得上是足夠偉大了。聽我的父親母親說,在我們偉大祖國裡,曾經有過那麼一段時間是絕對不允許國民們收聽他國的電臺的,要是在那時,像我聽上面的這些電臺,那是要治罪坐牢的。隨便一個村長就可以將我送進監獄。當然,那個村長如今也許骨頭都已經開始朽化了,但他很有可能依然不知在我們偉大祖國裡是有著一部名字叫《憲法》的書的。相比較那個時代,現在的我該是多麼的幸運啊。我聽了多少年的外國臺,從來沒有見著有誰來干涉過我,過問過我。如今我都已經聽夠了外國臺,誰要是強制我去聽外國電臺,我都不想去聽了。我不是那種你給我刀我便去殺人,給我自由我便去跳崖的人。我聽了那麼長時間的外國臺,如今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了,這便是有力的證明。

  近幾年來,我幾乎只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我們寧夏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我到了只對這些事情感興趣的階段了。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由於不斷的搬家遷居,安裝電視天線已經成了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再加上受我們國家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我們家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安裝電視了。因此,獲取資訊的渠道只有靠我收聽袖珍收音機了。一些有趣的,重要的,奇怪的新聞往往是我先聽了,然後隨時隨地地再講給我的身邊人,家裡人,算是分享了。這是挺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好多情況下,我的幾個孩子一見著我便問:“爸爸,講,今兒又講了些啥?”的時候,我的重要性一下子便陡顯了出來。當然,我給他們講出那些新聞的時候,所帶的感情色彩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那是觸手可摸的,因而,過多的時候,對我們一家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分享。尤其我發現,這種作法對我們的家庭生活也增添了不少的快樂,形成了一種關注天下的氣氛。這可是沒有想到的。

  :收音機

  記得第一次接觸收音機是在祖父那裡,在外工作的祖父每天都會用它聽新聞,聽時事;後來,在鄰居一位殘廢軍人那裡看到一臺收音機,夏天的時候,他每天晚上提著它;再後來,在老山前線看到戰友的收音機,在那裡用它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節目。從部隊轉回地方後,我看到家中擺著一臺收音機,那是父母專為弟弟高考聽英語買的;我安排工作後,處於宣傳工作的需要,我也買了收音機,幾乎天天用它聽新聞,瞭解了許多國內外大事。我與收音機的感情越來越深了,它現在仍陪伴在我身邊,我天天用它聽新聞及文化娛樂節目,我與收音機的關係一如熱戀中的情侶一樣,難捨難分。

  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看到在外工作的祖父桌上擺放著一臺精美的臺式收音機,那時的收音機很少,我那時很小,可好奇心很強,起初,看到這收音機,不知是什麼東西。人往往都是這樣,越不知是什麼東西,就越想知道,我那時總想伸手動動,大人在眼前的時候,沒有機會。等到大人出門的時候,我就先爬到炕上,趴到桌上的收音機前,眼裡看著收音機旋鈕,手裡就忙開了,這裡動動,那裡擰擰,三動兩動就動出了聲音,還把我嚇了一跳,以為這是什麼怪物?怎麼還響?那時也聽不懂什麼聲音,嚇得就跑出去了。等到大人們回來,聽到收音機響了,知道是我動的,就把它關掉。我看到大人們擰了那個旋鈕就關掉了收音機,從此,再也不害怕了,大人們不在家的時候,就願意開啟收音機聽聽,雖然聽不懂,就願意聽聲。後來才知道,這是祖父用來聽新聞時事的收音機,祖父耳聾,經常帶著耳塞聽,這臺收音機成了祖父的摯愛,一直陪伴著他,直到他去世。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的農村有收音機的仍很少,一個鄰居卻擁有一臺收音機,我就感覺很稀奇,覺得這個人不簡單。這個鄰居那時大概四十多歲,按輩分我叫他哥,他在解放戰爭時期英勇參戰,不幸在一次戰役中被敵人打傷了五個手指,被評了三等乙殘廢,從戰場上退了下來,一直不能從事體力勞動,覺著閒著無聊,他就購買了一臺小收音機,每天吃罷了飯,他就愛提著收音機坐到他家屋山頭上,遇到有人的時候,他就和人拉呱,沒人的時候,他就聽收音機,兒時的我也願意湊上前去聽熱鬧,才知道這位老哥聽的不是京戲,就是天氣預報,我那時根本不感興趣,只是感覺這收音機挺神奇的,圖的湊個熱鬧。到了夏日的夜晚,這位老哥也會提上他那心愛的收音機出來乘涼,乘涼的場地自然就形成了聽收音機的一圈,這樣,使寬闊的場地形成了“聽收音機的”、“聽故事的”、“聽笑話的”,而且人群在不斷流動著,非常熱鬧,小小收音機也豐富了鄉村生活。收音機帶來的還不止這些,因這位老哥常聽收音機,懂得的事還真多,我那時很佩服他的口才,其實,許多道理都是從收音機裡學來的。兒時,我也從他收音機裡學了不少知識,記得到他家玩的時候,經常聽收音機裡播送了智力競賽,有一次播了《帽子的故事》,問小朋友:到底是幾隻紅帽子、幾隻綠帽子?我聽了愉快地回答出來,跟收音機裡後來報出的答案一樣。這家人對我都很佩服,而我則感謝他家這臺小收音機。

  時光追溯到1984年12月,我所在的部隊接上級緊急命令,赴雲南老山前線執行作戰任務,到了老山前線,為了及時聆聽來自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聲音,有的老兵就購買了收音機,每天收聽新聞節目和娛樂節目,在緊張、單調的老山前線,我也每天圍在收音機旁,收聽動態新聞、時事、娛樂等節目。到了1985年的一天,我欣喜地聽到中央電視臺推出了“觀眾點播”節目,這是電視節目的創新,我便試著給時任中央電視臺副臺長的楊偉光寫了一封信,述說了老山前線緊張艱苦的生活,表達了前線衛國將士的共同心願,渴望點播一首《十五的月亮》、一首《***》歌曲。信發出去後,我就翹首以盼,終於盼到了中央電視臺節目組的來信,信中說:“您寫給楊偉光臺長的信受到了,楊臺長高度重視,專門責令我們節目組,及時給予答覆,並應盡力滿足前線將士的要求。”並隨信寄來了3頁列印的節目單,並用筆勾劃了我所點播的歌曲,看完信和節目單後,我非常激動,就把信和節目單在戰友中傳看,戰友們精神更加振奮,急切地盼望著能在中央電視臺看到聽到點播的歌曲。遺憾的是,當時前線戰時正急,錯過了收聽收看點播節目,但收穫的是楊臺長及中央電視臺節目組對前線將士的關心支援和一片愛心。

  從部隊轉回地方後,我一直在單位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因工作的需要,早晨經常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晚間經常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我也深知收音機的重要,於是,我就購買了收音機,感到早間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非常重要,並能真切地聽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聲音,使我瞭解了許多國際國內形勢和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更好地指導和引領著新聞宣傳工作,明確了每個時期的輿論導向和宣傳方向,使單位的宣傳工作始終沿著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工作的軌道前進。

  閒暇之餘,我還從收音機裡收聽娛樂節目,增添了生活的樂趣,收聽知識類節目,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感到小小收音機,作用真不小,使我受益匪淺,心中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