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神話故事

  創造了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文學的先河。中國神話產生的基礎是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和人們為爭取生存、提高生產能力而產生的認識自然、支配自然的積極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唐朝貞觀元年,禪師泰上人云遊琴亭玉壺峰後,愛其山水幽靜,於是擇地建起了法藏寺,又名樓閣寺,列縣內五大名剎之首。宋文天祥曾題“覺堂寺”三字。

  元明年間,雲遊在江浙一帶的蓮花縣高僧釋惟則在蘇州的“獅子林”功德圓滿,名播天下。在他晚年之際,仍然不忘鄉梓,尤其是他年輕時曾經舉辦過佛事活動的法藏寺,時刻浮現在他的腦海中,於是揮毫潑墨寫下了一副思念故土、懷念“法藏寺”的楹聯:

  回首佛國青螺髻;

  誤入仙人碧玉壺。

  這副楹聯送到法藏寺後,掌門人一靜方丈十分高興,當即聘請高明匠人將這副楹聯拓印在法藏寺大門兩側的圓柱上,將這寺廟襯托得更加金碧輝煌。為了壯大聲勢,提高法藏寺的名望,一靜方丈決定趁機舉辦兩場法會,併發出請柬,邀請鄰近數縣名剎的長老前來參加。

  舉辦法會這些天,法藏寺果然十分熱鬧,不僅香客如雲,而且各地名剎的長老也來了不少。連日來,法藏寺明燭高燒,香菸繚繞。寺外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寺內人來人往,摩肩接踵。各種響器伴隨著誦經唸佛聲響徹玉壺山頂,顯得更加隆重、壯觀。

  法會連著唱了三天兩夜,捱到第三天的黃昏,還有一夜才能宣告結束。就在晚餐之後,兩名小沙彌慌慌張張地跑進一靜方丈的禪房,驚恐萬狀地稟報,說懸掛在大雄寶殿左側壁上的那幅《十八羅漢繡像》不翼而飛了。

  一靜方丈聞言,頓時驚得肅容變色,半晌說不出話來。

  原來,這法藏寺內有三寶:法印、半部《華嚴經》和《十八羅漢繡像》,均為鎮寺之寶。平日裡,不會輕易示人。尤其是唱法會的這些日子裡,一靜方丈早已將法印和那半部《華嚴經》祕藏得十分妥帖,而且每天都要檢視兩遍。唯有這幅《十八羅漢繡像》一直懸掛在大雄寶殿的壁上,因為眾目睽睽之下,即使是高明的盜賊也不能輕易得手。可誰知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這繡像就在這最安全的地方失手了,一靜方丈如何不發急呢?所以一回過神來便連連跺腳:“罪過!罪過!”可著急也沒用啊,一靜方丈鎮定下來之後,便思忖起來,當務之急必須先鎖定盜寶的物件,也許才能完璧歸趙。可這盜賊究竟是何許人物呢?是那些燒香磕頭的香客,還是邀請前來參加法會的客僧?

  一靜方丈親臨現場仔細觀察了一番,又詳細調查詢問了多人,然後絞盡腦汁,細細推敲分析了一番,最後胸有成竹地得出結論:盜賊並非香客,而是自己請進來的客僧。因為根據小沙彌提供的線索,這《十八羅漢繡像》消失的時間就只有一炷香這麼久,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香客早已下山了,大雄寶殿門口尚有小沙彌值班。可以排除香客作案的嫌疑,剩下的懷疑目標就不言而喻了。

  根據值班小和尚的回憶,就在全體僧人在膳食房用晚餐時, 客僧中有一位叫升開的長老曾經在大雄寶殿出現過,不過只有一會兒工夫。

  一靜方丈聽罷心中便有底了。於是深入客僧中借噓寒問暖的機會暗中觀察這升開長老,果然發現對方神情異常,目光閃閃爍爍,不敢接觸一靜方丈那犀利的目光。經過短暫的交鋒,一靜方丈心中便有底了,客僧升開有作案嫌疑!

  盜寶嫌疑犯雖然鎖定了,可捉賊捉贓,沒有證據對方豈能束手就擒,低頭認罪?兩名小沙彌提議,可以當場搜查這賊僧。一靜方丈連連搖頭:“不可,不可,人家是我們請來參加法會的客人,怎能如此魯莽從事呢?再說,對方萬一將贓物轉移別處了,當場搜不出來,人家會反咬一口,我們下不了臺,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兩位小沙彌便性急地嚷將起來:“今晚這場法會一結束,明天一早人家就下山各歸寺廟了,難道眼睜睜地瞧著這賊僧將我們的鎮寺之寶帶走嗎?”

  一靜方丈手撫長髯,面帶微笑:“老衲自有破解之法。”

  “這……”兩位小沙彌怔怔地望著自己的方丈,欲言又止。

  一夜無話。第二天早晨,眾人用過早膳後,客僧們肩揹包袱,三三兩兩地聚齊在法藏寺門口的大草坪上,等待與一靜方丈話別。

  不一會兒,一靜方丈出現在寺廟門口,居高臨下笑嘻嘻地朝著眾人打了個拱手,放開洪亮的嗓門大聲說道:“諸位僧友遠道光臨,連日來參與敝寺法會,當是疲乏已極。老衲招待不週,還望見諒、海涵!”

  這時,從他身邊突然閃出一位年輕和尚,朝一靜方丈鞠了一躬,嘻嘻笑道:“長老,今日與諸位僧友話別,我想趁機獻上一項薄技逗個樂子,以博諸位一笑,走起路來也就輕鬆了!”

  眾人聽罷,十分驚疑,就像張飛穿針——大眼瞪著小眼,不知這年輕和尚耍什麼把戲,半信半疑地瞧著對方,真想開開眼界。

  只見這年輕和尚從懷裡掏出一個畫軸,朝空中一抖,整幅畫圖展開,竟是那幅《十八羅漢繡像》。他將這繡像朝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展示了一番,然後當場點著火將這畫圖燒成了灰燼。眾僧連嘆可惜、可惜。只見這年輕和尚,伸出兩掌朝空中一拍,猛吼一聲:“去吧!”還沒等眾人回過神來,他便又興奮地嚷將起來:“諸位僧友別急,這畫並未毀掉,它安然無恙,現在已經藏進在座的升開長老的包袱裡去了!”

  眾人“啊”了一聲,無不驚疑萬分,所有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升開長老。

  升開長老頓時如坐鍼氈,滿臉緋紅。在眾人目光的催逼下,只好抖抖索索地開啟自己的包袱,裡面果然露出了這幅《十八羅漢繡像》。

  “神了!神了!”不明真相的眾人無不拍手稱奇,嘖嘖讚歎。只有升開長老心知肚明,剛才年輕和尚當眾燒燬的分明是幅贗品,也許是臨時創作的,特意當作釣餌來釣他這條大魚的。可他不能說出真相啊,只好火燒烏龜——心裡痛!

  就這樣,一靜方丈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自己請來的賊僧手中,取回了鎮寺之寶《十八羅漢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