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類論文題目

  從形式與內容統一的角度,黑格爾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在內容上,黑格爾哲學表達的是絕對理念,而在形式上,儘管黑格爾哲學不具有與自然物相似的直接感性,但它卻具有間接感性。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哲學類論文範文,歡迎閱讀!

  哲學類論文範文篇一

  黑格爾哲學中哲學美的存在

  摘要:從形式與內容統一的角度,黑格爾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在內容上,黑格爾哲學表達的是絕對理念,而在形式上,儘管黑格爾哲學不具有與自然物相似的直接感性,但它卻具有間接感性。因此,黑格爾哲學就既具有感性形式又擁有理念的內容,從而可以認為哲學美在黑格爾哲學中是存在的。從黑格爾整體思想上也能合理推出這一觀點,同時,這一結論也能從黑格爾有關文字中找到依據。

  關鍵詞:黑格爾哲學;哲學美;藝術美

  中圖分類號:B516.35;B83-0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5.004

  黑格爾美學是他整個哲學體系的一部分。其作為哲學體系重要著作的《精神哲學》,常常被人們用來研究精神。“精神的實體是自由”[1]20,精神達到完全的真正的自由需要經過“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三個階段。精神發展到絕對精神階段時,開始把自己作為物件,它沒有任何其它的目的,不受外在的束縛,因而是自由的,它通過藝術中的“感性”、宗教中的“表象”和哲學中的“概念”來表達和顯現自身,這種顯現就形成了美。

  黑格爾美學觀點就是在這個理論背景下產生出來的,黑格爾美學主要用來研究藝術美。黑格爾認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2]142。根據這個定義,較自然得出藝術美的存在,因為一般來說,藝術具有內容和顯現內容的感性形式兩個方面。對於自然,由於它只具有直接的感性形式,基本上不表現深刻的內容,因此黑格爾看不起自然美。說到哲學美,問題就沒那麼簡單,黑格爾本人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並不十分明確。按照黑格爾對美的理解,似乎在任何一種意義上都不能承認哲學美,因為一般認為,哲學是一種理論體系,並沒有直接的感性形式,因而哲學美並不存在;但同時黑格爾又在其著作中多次指出自由是美的本質,一個東西如果不是自由的,它也就不能算得上美,而黑格爾哲學恰恰最能體現自由,因而在黑格爾哲學中似乎又有哲學美的存在。

  我們這裡可以先不顧及黑格爾本人對這個問題的模糊態度,而去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多方面的考察和思考,我們認為,哲學美在黑格爾哲學中實際上是存在的。下面就分別從黑格爾美學的整體思想和他的有關文字以及從他對美的定義這三個方面嘗試論證哲學美的存在。

  一、從整體思想上來看哲學美的存在

  上面說過,黑格爾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表明黑格爾是從形式與內容相統一的角度來理解美的。黑格爾認為,哲學是絕對精神發展中的第三個也是最高的階段,在黑格爾看來,只有作為絕對精神發展最高階段的哲學才最適合表達和顯現絕對理念,這就啟示我們:哲學美在黑格爾哲學中有可能存在。實際上,我們發現,在黑格爾整體的美學思想中,隱含著一條從自然美到藝術美和宗教美最後直至哲學美的路線。

  黑格爾認為自然雖具有直接的感性形式,但卻不能表現理念,自然只是“理念的最淺近的存在”[2]149,依據“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個標準,自然本身很難算得上美,如果非得承認自然有美,那麼這種自然美也只是“為我們,為審美的意識而美”[2]160。正由於此,在自然相對於人們意識而成為美的方面上,黑格爾承認自然美的存在,而在自然不能被用來顯現理念這個層面上,黑格爾卻又否認自然美。在自然物中,無論是處於低階形式的較低自然物還是處於高階形式的社會,由於它們均不能用來對絕對理念進行顯現,不能表達真實的自由,因而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美。絕對理念的顯現“必然要在另一較高的領域才能實現。這個領域就是藝術”[2]195,這就進入到黑格爾美學思想的下一階段即藝術美。

  關於什麼是藝術,看法不盡一致,黑格爾從形式和內容相統一的角度來理解藝術,在黑格爾看來,“藝術的內容就是理念,藝術的形式就是訴諸感官的形象”[2]87。藝術較之自然,更適合表現理念,因而黑格爾認為藝術美高於自然美,但儘管如此,無論是藝術發展第一階段的作為“藝術前的藝術”[3]9之象徵型藝術,還是藝術發展第二階段的古典型藝術,亦或還是不拘外在感性形式的藝術發展最後階段的浪漫型藝術,其內容的表達都對外在感性有所依賴,都難免被外在感性所束縛,而有限的外在感性只能用來表達有侷限性的一定範圍內的內容,所以用藝術來顯現無限的理念存在著缺陷,正是由於這個缺陷,藝術美就還不是最高的,“美的藝術只是一個解放的階段,而不是最高的解放本身”[1]377。

  黑格爾認為,宗教比藝術更能適合表現絕對理念,這就從藝術美過渡到宗教美。關於宗教美,也同哲學美一樣,有其存在與否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黑格爾哲學中存在宗教美,其理由類比於本文對哲學美存在的論證,在此從略。

  宗教美比藝術美要高,藝術是靠感性形式來表現內容,而宗教則是以表象形式表現內容,與藝術相比,宗教更能用來表達絕對理念,這是因為,宗教對絕對理念的表達不像藝術那樣依靠於外在感性形式。這樣一來,在這裡就可以說宗教美要高於藝術美。但雖然如此,畢竟宗教還是通過表象來表現絕對理念的,而只要是表象,就或多或少依賴於直接的感性形式,“表象所知的普遍性,無非是其物件之抽象的普遍性、該物件之非規定的本質或近似者。為了予以規定,表象不得不再度訴諸感性的規定,訴諸形象者”[4],這樣,由於並不能擺脫有限的直接的感性形式,因而宗教還不是用來顯現絕對理念的最好形式。

  只有哲學才是絕對理念的最高表現形式,哲學是以概念的形式來表現絕對理念,概念的形式是無限的,它最適合表現絕對理念。這樣一來,從整體思想上看,我們就可以合理地認為存在著黑格爾之哲學美。

  二、從文字上看哲學美的存在

  上文我們從整體思想上分析了黑格爾哲學中存在著哲學美,這一結論也能從黑格爾有關著作中推斷出。實際上,黑格爾在不少地方都有意無意地暗示了哲學美的存在。在談到浪漫型藝術終結時,針對現時代藝術發展狀況,黑格爾這樣說道:“藝術家並沒有必要使自己的心靈潔白無瑕或是關心自己的靈魂得到解放;他的偉大的自由的心靈,在動手創作之前,首先就要有自知之明,要對自己有把握,有信心,特別是現代的大藝術家要有精神的自由發展,才能不受只用某些既定的觀照方式和表現方式的迷信和成見之類因素所束縛,而是把它們降低到自由心靈所能駕御的因素,不把它們看作創作或表現的絕對神聖的條件,而是把它們看作只是作為服務於較高內容的手段才有價值,他要按照內容的需要把這些因素加以改造之後才放到作品裡去。藝術家的才能既然從過去某一既定的藝術形式的侷限中解放出來而獨立自由了,他就可以使任何形式和材料都聽他隨心所欲地指使和排程了。”[3]379這表明黑格爾認為現時代的藝術只看重自由本身而並不注重外在的形式,而在黑格爾看來,自由是哲學的本質,因而我們可以認為黑格爾在這裡似乎承認了哲學美的存在。

  另外,在談論詩這門語言藝術時,黑格爾這樣說道:“語言藝術的內容是由豐富想象所造成的全部觀念***思想***領域,這個領域如果單就它本身來看,純粹是精神性的,而且從來不越出精神性範圍,但是當這種精神性的東西表現於一種外在的東西上面時,它也只把這種外在的東西當作一種與內容本身有別的符號。”[5]可見,黑格爾認為詩的美並不在於外在的直接感性的東西***音調***,而在於內心中的觀念。與詩相類似,哲學如果算得上是美的,由於哲學並不具有直接的感性,它的美也只能來自於自身的內在內容。可見,詩的美接近於哲學美,既然黑格爾承認了詩所具有的這種類似哲學的美,就可以認為黑格爾在這裡也有承認哲學美的跡象。如果說上面所舉兩例還不能明顯看出黑格爾承認哲學美,那麼在論及“浪漫型藝術”基本原則時,黑格爾使用了“精神美”一詞,這就比較明顯表明了黑格爾有承認哲學美的跡象。黑格爾認為,當藝術發展到浪漫型階段時,精神就不在從外在感性事物中尋找物件而從它本身中獲得和認識自己,黑格爾把“這種精神返回到它本身的情況”[3]275看成是浪漫型藝術的基本原則,並把藝術在此階段形成的美稱為“精神的美”[3]275。黑格爾這裡所言的“精神美”很接近於“哲學美”,兩者均傾注於內在而不在意外在的感性形式,據此可以推斷黑格爾有承認“哲學美“存在的傾向。以上只是列舉了幾例,以此來表明黑格爾的確有意無意承認了哲學美,除了這裡所舉的幾處,我們還能在另外一些地方找到文字上的依據,限於篇幅,這裡不能一一列出。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哲學類論文範文